世家大族——太原王氏(第1/1 頁)
太原王氏,中國漢朝至隋唐時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姬姓,分為太原郡祁縣王氏與太原郡晉陽縣王氏兩支(早期史書並未記載祁縣王氏和晉陽王氏有血緣關係)。與大多數王姓士族一樣,太原王氏將先祖追溯至周靈王太子姬晉,然而學者認為其真正有史可考的始祖最多追溯至漢代,祁縣王氏可追溯至東漢司徒王允,在魏晉以後不顯,後世多為冒認。晉陽王氏可追溯至東漢王柔、王澤兄弟,魏晉時期十分顯赫,東晉末年王慧龍入仕北魏,魏孝文帝分定姓族,太原王瓊被確立為四姓之一、唐朝時為山東士族的七姓十家之一。 太原郡是太原王氏的郡望,漢代後又稱幷州,故兩者通用。晉陽縣(今山西太原市晉源區)王氏、祁縣(今山西晉中市祁縣)王氏是太原王氏最主要的兩大支派,故太原王氏族人多自稱太原郡(幷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亦或是太原郡(幷州)祁縣(今山西祁縣)人。 房支:晉陽王氏 東晉末年晉陽王氏遭到劉裕集團的打擊,從此在南朝沉淪,此後活躍於政治舞臺的晉陽王氏主要是逃亡北魏的王慧龍一支。王慧龍的孫子王瓊生有四個兒子,號晉陽王氏四房,以第一房最為顯赫(唐朝出宰相1人,即王溥;北朝、隋唐見於史書記載的官至五品的近十人)。 北魏時自河西遷居太原的王睿(叡)家族在顯貴之後也以晉陽王氏自居,然而史官並不相信其說法,學者亦對此有所考證。王睿在北魏時被封為中山王,故而其家族又被稱為“中山王氏”。 祁縣王氏,早期史書並未記載與晉陽王氏有同宗關係,後世的族譜合二為一,並且與琅琊王氏族譜也合流到秦朝的王離。祁縣王氏自曹魏王凌被夷三族後一蹶不振,南北朝時復興,湧現出王玄謨支、王思政支、王神念支(新唐書稱之為“烏丸王氏”,但據和慶峰考證,“烏丸王氏”這一稱謂為歐陽修自創)、王通支、王忠嗣支、王玄起支、河東王氏等。其中部分支系存在疑問,如王玄謨,自稱祁縣王氏後人,史官對其所言的家世並不十分肯定。 唐朝顯慶四年,唐高宗李治下禁婚詔,禁止“七姓十家”之間互相通婚,唐神龍年間,朝廷再次申明顯慶四年舊詔,繼續禁令“七姓十家”間互相通婚,北魏太原王瓊後人被列入禁婚家,即“四房王氏”。 著名族人 王允,東漢司徒(出自祁縣王氏); 王凌,曹魏太尉、南鄉侯(出自祁縣王氏); 王昶,曹魏司空、京陵穆侯(出自晉陽王氏); 王渾,西晉司徒、京陵元公(出自晉陽王氏); 王浚,西晉司空、博陵公(出自晉陽王氏); 王茂,南梁司空、望蔡忠烈公(自稱祁縣王氏)。 皇后 王穆之,東晉哀帝司馬丕皇后; 王簡姬,東晉簡文帝司馬昱皇后(追封); 王法慧,東晉孝武帝司馬曜皇后。 駙馬 王濟,娶西晉武帝司馬炎之女常山公主; 王禕之,娶東晉成帝司馬衍之女尋陽公主; 王景深,娶宋武帝劉裕之女新安公主。 宰相 王濟,西晉侍中、驃騎將軍; 王述,東晉尚書令、藍田侯; 王恭,東晉中書令、忠簡公; 王爽,東晉侍中、給事黃門侍郎; 王愷,東晉侍中、右衛將軍、藍田侯; 王愉,桓楚尚書左僕射、輔國將軍; 王綏,東晉中書令、冠軍將軍; 王蘊,東晉尚書左僕射、建昌縣侯; 王坦之,東晉中書令、藍田獻侯; 王國寶,東晉尚書左僕射; 王溥,出自晉陽大房王氏,唐昭宗宰相。 其他族人 王氏,西晉司徒王渾之女,“古代四大美男”中衛玠的母親; 王承,東晉名臣,被譽為“中興名士第一”; 王劭,隋朝史學家,好詭怪之說。 逸事 東晉末年,太原晉陽王氏王愉一脈被太尉劉裕滅門,年少的王慧龍因僧彬的保護而得以倖存,最終投靠北魏政權,此時北魏的漢士族領袖是清河崔氏家族的崔浩,起初,崔浩的弟弟崔恬聽說王慧龍是太原王氏的子嗣,就把女兒嫁給他,等到崔浩看見慧龍時說:“的確是王家的兒子啊。”太原王家世代是酒渣鼻,江東人謂之“齄王”,王慧龍的鼻子大,崔浩說:“這是真正的貴種啊。”並多次向眾公卿稱讚他的美。喜歡從原始部落到清末()從原始部落到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