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仙俠小說 > 從原始部落到清末 > 雲臺二八將——賈復

雲臺二八將——賈復(第1/2 頁)

目錄
最新仙俠小說小說: 凡人修仙:靈獸返祖我煉天昨日奪我氣運?今日修仙帶飛宗門關於我在異世界當女僕的日子長生縹緲錄歐神居然也修仙與世隔絕的靈魂修仙:我有一座洞天福地萬子奪帝家族修仙:從偷鴨蛋開始建仙族稱霸從迎娶敵國公主開始凡人闖仙界長生萬古:從照顧道友妻子開始【破道】詭道仙緣命運之詩夫諸道靈加天品靈根的少仙人宇柳山一紙幻噬蒼道痕1我在萬花宮丹劍成聖

賈復(?-55年),字君文,南陽郡冠軍縣(今河南省鄧州市)人。東漢開國元勳,雲臺二十八將第三位。 年少好學,研習《尚書》,擔任縣吏。新朝末年,加入綠林軍。更始帝稱帝后,歸順漢中王劉嘉,擔任校尉。投靠劉秀後,參與平定河北地區、鎮壓農民起義軍,戰功赫赫。臨陣果敢,身先士卒,以勇武見稱。 光武帝即位後,拜執金吾,冊封冠軍侯,攻打朱鮪、陳僑、尹尊、暴汜,遷左將軍,擊敗赤眉軍,累封膠東侯。晚年交出兵權,研究儒學,加特進,參議國事。建武三十一年(55年),病逝,諡號為剛。 賈復年輕時勤奮好學,通曉《尚書》,被老師李生稱讚為將相之才。新朝末年,賈復為縣吏,奉命與同僚到河東地區(今山西西南部運城一帶)運鹽。途中遇到盜賊,同僚都棄鹽逃跑,惟有賈復把鹽運回到縣裡,受到人們稱讚。綠林軍起義後,賈復聚眾數百人在羽山響應,自稱將軍。更始元年(23年),更始帝劉玄稱帝,賈復率領部眾歸附漢中王劉嘉,被任命為校尉。 更始二年(24年),賈復見更始政權日趨腐敗,勸說劉嘉脫離劉玄,另樹一幟。劉嘉不願背叛劉玄,但卻寫信向劉秀推薦賈復。於是賈復辭別劉嘉,前往河北,經過鄧禹的引見,見到了劉秀。劉秀對賈復非常賞識,任命其為破虜將軍督盜賊,還將車駕左邊的馬賞賜給他。同僚們因賈復新來都排擠他,要求劉秀將他調為鄗尉,劉秀道:“賈督有擊退敵軍於千里之外的威風,剛剛任以要職,不得隨意撤除。” 劉秀到信都後,拜賈復為偏將軍。同年五月,劉秀平定王郎,賈復因功遷都護將軍。後來在攻擊青犢起義軍的戰鬥中,賈復大戰先登陷陣,所向披靡,大敗敵軍,諸將都不得不信服他的神勇。 建武元年(25年)四月,賈覆在真定郡大戰五校起義軍,身受重傷。劉秀大驚說:“我之所以不讓賈復擔任與主力部隊配合作戰的將領,是因為他輕敵。果然,失去了一位名將。聽說他妻子懷了孕,如果生的是女兒,我就讓兒子娶她,如果生的是男兒,女兒就嫁給他。總之,不讓他為妻子兒女擔心哩!”不久,賈復傷病痊癒,在薊城追上劉秀,並隨軍攻破鄴城。 同年六月,劉秀稱帝,賈復拜執金吾,封冠軍侯。不久,賈復渡黃河攻打洛陽朱鮪,又大戰白虎公陳僑,連戰連勝。26年(建武二年),賈復加加穰縣、朝陽縣(今南陽市襄州區石橋鎮小石營村)食邑。 此時,在南方還有許多更始政權中的大將沒有投降,其中包括郾王尹尊。劉秀帝召集諸將商議,並問誰敢前往。賈復慨然回答說:“臣請命攻擊尹尊。”劉秀笑道:“執金吾去攻郾王,我還有什麼憂慮呢!大司馬應去攻宛縣。”於是派遣賈復與騎都尉陰識、驍騎將軍劉植攻打尹尊。不久,尹尊投降。賈復率兵攻打淮陽太守暴汜,暴汜投降。同年秋,賈復又平定召陵縣、新息縣。 建武三年(27年),賈復遷左將軍。同年,賈覆在新城縣、澠池縣連破赤眉軍,與劉秀在宜陽會師,迫使赤眉投降。 賈覆在征伐中,多次在潰圍中解救危急,身上受傷達十二處。劉秀因此很少令他遠征,常讓他跟隨自己,所以賈復缺少獨當一面的功勳。諸將每次論功,賈復都默然不語。劉秀便道:“賈君的功勞,我自己知道。” 建武十三年(37年),賈復定封為膠東侯,食邑包括鬱秩縣(今平度)、壯武縣(今山東即墨)、下密縣(今昌邑市)、即墨縣、梃縣(今萊陽)、觀陽縣(今海陽)。 賈復知道劉秀想偃息干戈,修理文德,不想讓功臣擁有兵權,就與高密侯鄧禹辭去兵權,研究儒學。劉秀得知,罷掉左右將軍,將賈復免職,只保留列侯的身份,不久又加特進。後來,朱佑等人薦舉賈復擔任宰相,劉秀雖因“功臣並不用”的政策未加許可,但仍允賈復、鄧禹和李通三人參與國家大政。 建武三十一年(55年),賈復逝世,諡號剛。 永平三年(60年),漢明帝命人繪二十八功臣像,掛於南宮雲臺,其中就有“左將軍膠東侯賈復”。 寇恂在東漢時期,相當於類似蕭何的“相國”地位,是位頗有領導才能的名吏,善於治理政務,很受劉秀的器重。任穎川太守時,為嚴明軍紀,曾將大將賈復手下的一個部將處死。而屢立軍功的賈復,知道以後,極為震怒,認為寇恂故意與之為難,憤怒表示:要與寇恂勢不兩立。 為了避免衝突,寇恂決定不與賈復見面。並且對賈復的部下,格外優待。處處忍讓服低,不使矛盾激化。為了求得和解,煞費苦心。這時,劉秀忙於重建漢室,統一中國,正需要這兩位將相共同協力,成就帝業。為此,他親自出面,設宴調解。對賈復曉以大義,要他以大局為重。說:“天下未定,兩虎安得私鬥?”賈復經過劉秀的勸說,終於回心轉意,不再耿耿於

目錄
將軍府之唐寧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