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之趙國篇——趙武靈王(第1/2 頁)
趙武靈王(?-前295年),嬴姓,趙氏,名雍,趙國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人。先秦時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戰國時期趙國第六代君主(前325年 - 前298年在位),趙肅侯之子。 趙雍親政後,因趙國於中原諸侯爭霸戰爭中常年不利,且趙國疆界常受鄰近諸侯國威脅,及遊牧民族侵擾,遂奮發圖強,提倡胡服騎射,並在趙國北部與遊牧民族交界地區訓練騎兵,改變了戰國時代的作戰方式,因此有觀點認為他是中國騎兵的始祖。 此後採取連結秦、楚、宋以牽制齊、魏、韓等國的策略,趁諸國混戰之際持續進攻中山國,將其徹底攻滅。在此期間,巡行北疆,收服林胡、樓煩二族,開闢雲中、雁門、代郡三郡,築“趙長城”於陰山下,拓地千里,使趙國國勢為之一振,成為與齊、秦並列的強國。梁啟超稱其為自黃帝以後的“中國第一雄主” 趙武靈王二十七年(前299年),趙雍將王位讓給次子趙何,由其主持國政,自己則專注于軍事,稱“主父”。但他傳位的行為,卻引發長子趙章一黨與趙何一派的矛盾。趙惠文王四年(前295年),沙丘之亂爆發,趙雍於動亂中被圍困長達三個多月,最終餓死行宮。死後追諡“武靈”。 趙雍是趙肅侯趙語之子。趙肅侯二十四年(前326年),肅侯去世,趙雍繼承父位。魏、楚、秦、燕、齊等五個諸侯國各派銳師萬人來參加會葬。 趙武靈王元年(前325年),魏惠王帶領太子嗣、韓宣惠王帶領太子倉到趙國的“朝信宮(今河北邢臺信都)”,以祝賀趙雍登基。同年,趙雍任用陽文君趙豹為相邦。 趙雍即位之初,因年少而不能處理朝政,由博聞之師三人和左右司過三人輔佐。到他能親自上朝聽政時,首先向肅侯時期的重臣肥義請教,增加他的俸祿。對於趙國國內年老壽高的人,則每月致送禮物。 趙武靈王三年(前323年),魏相公孫衍發起五國相王的合縱運動,使魏國、韓國、趙國、燕國和中山國結成聯盟,各國國君均稱王,以對抗秦、齊、楚等國。趙雍說:“沒有王的實質,怎敢佔據王的名號!”只令國人稱自己為“君”(一說趙雍取消王號稱君在趙武靈王八年。 趙武靈王四年(前322年),趙雍與韓宣王在區鼠相會。第二年(前321年),他迎娶韓國王室的女子為夫人。 趙雍即位之初,趙國屢次敗於齊、秦之手,損失慘重。趙武靈王元年(前325年),就在趙雍即位的第二年,趙將趙護被魏國擊敗,韓舉被齊國在平邑擊敗,韓舉被俘(一說被殺),平邑、新城被攻佔。趙武靈王八年(前318年),趙國參與的五國合縱伐秦活動失敗,三晉聯軍攻至函谷關外,被秦軍擊退,隨後秦軍在庶長樗裡疾的率領下出函谷關長驅直入,於次年(前317年)大敗三晉聯軍於韓國的修魚(今河南原陽西南),聯軍被斬首八萬餘級,趙公子渴參與此役。 同年,齊國乘趙、魏為秦大敗之時,於觀澤敗趙、魏軍。趙武靈王十年(前316年),趙國的中都和西陽被秦國攻佔。趙武靈王十一年(前315年),一作趙武靈王十三年(前313年),秦將樗裡疾攻佔藺地,俘虜趙將趙莊(一作“將軍英” “趙將泥” “莊豹”)。趙武靈王十四年(前312年),趙將趙何攻魏。 與此同時,趙雍利用燕、秦兩國局勢動盪的機會,積極干涉兩國的內政。趙武靈王十一年(前315年),燕國相國子之掌權三年,燕太子平、將軍市被企圖聯絡齊宣王攻子之,齊宣王同意。於是,太子平與市被攻擊子之,不勝。後擁戴子之的百姓發起反攻,太子平、市被戰死。趙雍聞訊,派人迎立在韓國的燕國質子公子職。齊將匡章引軍入燕,齊軍殺死了子之和燕王噲。齊軍獲勝後,並無撤回之意,且大肆擄掠,引起燕人的極大不滿。 齊國攻燕,使趙雍送公子職為燕王的計劃受阻,因而他派趙莊負責圖謀合縱伐齊,以儲存燕國。同時採納樂毅的建議,以河東地向齊國交換燕地,激起楚、魏等國對齊的憎恨,兩國分別派出負責外交的召滑、惠施出使趙國,請求“伐齊而存燕”。自此,三國合縱達成。為配合這一行動,趙雍派樂池護送公子職回燕,遙立為王(即燕昭王)。此時,在內外壓力下,齊宣王被迫從燕國撤兵,由此使燕國得以儲存。 趙武靈王十九年(前307年),秦武王在洛陽舉鼎絕臏而死。秦武王無子,故趙雍在他死後,派代相趙固到燕國迎接秦公子嬴稷回秦。最後嬴稷被立為秦王,即秦昭襄王。 為改變趙國東西臨敵的不利局面,趙雍在推行胡服騎射而攻取中山時,決定採用“結秦連宋之交”的策略。趙惠文王元年(前298年),當孟嘗君田文入秦以後,趙雍派大臣金投入秦,請秦昭襄王免除孟嘗君的相職,而代以趙國大臣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