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篇——七出祁山(第1/2 頁)
諸葛亮是三國中最有名也是我們最為熟知的一個人物,劉備三顧茅廬邀請他出山。在隨後的幾十年裡,他就一直在為劉備的發展出謀劃策,兢兢業業。就連劉備死後,他都在盡心盡力的為蜀漢江山和國家謀取利益,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六出祁山”。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聊聊“祁山”諸葛亮為什麼每一次對魏軍發動攻擊,都要從這裡開始? 首先,我們來說說蜀軍進攻魏軍有哪幾條道路可以選擇? 共有三條,第一條是透過斜谷道,然後向郿縣發起攻擊,斜谷道就是歷史上所說的“褒斜道”。這裡有兩條大河,一條是褒河,一條是斜江,一條是沿江而下的峽谷,被稱為斜谷道。這裡是漢中通往關中的重要通道,曹魏在此有重兵把守,要從這裡經過,必須要過秦嶺,而且很難行軍,並不是最佳選擇。 第二,從祁山向西,向隴右進發。《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說過“六出祁山”,這條路的總體來說,要比第一條容易得多。東漢開國大帝劉秀曾經從隴右入川蜀,一路上的阻力比較少,危險性也比較低。但是這條路的問題在於,它無法直接進入曹魏的核心區域,也無法觸及隴右,更無法迅速給予對方致命一擊。 而另一條,則是從子午谷直搗長安城,這是最直接的辦法。子午谷是從關中至漢中的一條道路,全長六百多公里,多處險峻險峻,險峻異常。不過這條道路可通往長安中心地帶的必經之路,如果全力趕路,十日之內便可抵達。 長安城是漢朝的都城,也是國家的政治要衝,如果能拿下關中,那就等於掌握了整個關中,而且還能截斷敵人與隴西的聯絡,對於曹魏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那諸葛亮為什麼最後選擇出祁山? 首先,祁山地處漢中西北,地勢較高,西面為羌族和曹魏隴西一帶。曹魏雖然掌控了隴西,但是對羌族的統治並不是很大,羌族人也很想佔領曹魏隴西,為的就是獲取更多的資源,為自己的族人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間。諸葛亮佔領此地,既能震懾曹魏,又能借助羌族的勢力來實施自己的戰略。 第二點,則是佔領了祁山,可以在關中平原形成有利的地形優勢,要知道,在冷兵器時代,地形是非常重要的,祁山是高山,曹魏多為騎兵,很難在這裡大展拳腳。蜀軍以步兵為主,弓箭手居多,居高臨下,可以輕易擊潰曹魏軍隊,消滅魏軍的有生力量。如果魏軍選擇強攻,那麼他們的損失將是平原上的三倍以上,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蜀軍佔據了優勢。 第三點,祁山附近也有一條大河,這條大河靠近蜀漢,遠離曹魏,為蜀軍運糧提供了便利。俗話說,沒有糧食是最重要的,再強大的軍隊,如果沒有足夠的物資,根本無法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尤其是在糧道被切斷的情況下,這支部隊很有可能會全軍覆沒。蜀漢大部分都是山區,所以補給的費用很高。如果用水運的話,一條船的口糧,就相當於一百個人的口糧。這樣既可以保證物資的供應,又可以讓蜀漢有更多的人手去做其他的事情。 三條路中,諸葛亮選擇了祁山,這是因為他的謀略。蜀漢軍隊在祁山發動進攻,並不能算是“出其不意”,因為他們的攻擊物件都是曹魏的邊陲之地,對於曹魏來說,影響並不大。 諸葛亮這麼做,等於是放棄了偷襲,因為關西的中心地帶是長安城和關中,諸葛亮雖然成功離開了祁山,但距離長安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曹魏有足夠的時間來考慮對策。 所以魏延才會提議出兵子午谷,對長安發起進攻,雖然魏延的計劃看起來要比諸葛亮離開祁山要兇險得多,但是在這樣的亂世之中,他怎麼可能會固步自封?當然,這種提議的後果也是眾所周知的,諸葛亮直接否決了,因此諸葛亮在整個北伐過程中,幾乎沒有什麼值得關注的舉動。 據我們所知,諸葛亮的計策是佯攻斜谷道,誘敵主力,然後再迂迴祁山,向隴右發動奇襲。 在諸葛亮看來,祁山是一條最安全、最安全的道路,可以進攻,可以防守,而且糧草供應充足,不會有太大的危險。這也是諸葛亮的一貫策略,但現在看來,他的策略並不是很好。 首先,諸葛亮沒有擊中要害,因為三足鼎立,蜀漢是三國中整體實力最弱的國家,你去攻打曹魏,那是以小博大,蜀漢不可能長久的消耗下去,所以蜀漢需要速戰速決,速戰速決,以最快的速度擊敗曹魏,一旦陷入僵局,蜀漢沒有任何勝算。 其次,關中、隴西合稱關隴,從軍事地理上講,以關中為中心,一旦拿下關中,隴西將成為一片空虛,與曹魏的中樞失之交臂,不戰而敗。 諸葛亮有了關中的富饒,就有了和曹魏一較高下的實力,諸葛亮從一開始就沒有這麼做,他本來是想以隴西為中心,穩定了關中,但問題是,蜀漢有這個實力嗎?當然沒有。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