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大族——滎陽鄭氏(第1/1 頁)
滎陽鄭氏,中國漢朝至隋唐時期的著名大族,先祖可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鄭國。西漢時有大司農鄭當時,定居於河南郡開封縣(今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西晉時置滎陽郡而開封縣屬之,後世遂稱“滎陽開封人”(即滎陽鄭氏由來)。 東漢末年,以鄭當時一脈的鄭渾、鄭泰等人為開始,逐漸發展為高門望族,南北朝北魏時期,魏孝文帝以法律形式制定門閥序列,滎陽鄭氏與范陽盧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並稱為四姓,唐代有十二位宰相,為“七姓十家”之一。 姓源 鄭氏出自姬姓,周厲王少子姬友受封於鄭地,是為鄭桓公,桓公生武公,與晉文侯共同輔佐周平王東遷洛邑,武公十三世孫鄭幽公時鄭國為韓國所滅,子孫播遷陳、宋之間,以國為氏。幽公生公子魯,鄭魯六世孫榮,號鄭君,為西楚霸王項羽的部下,鄭君有子鄭當時,任西漢大司農,始居河南郡開封縣,為滎陽鄭氏始祖。 族籍 開封縣是漢朝至唐朝前期滎陽鄭氏家族的族籍所在,治所在今天開封市祥符區朱仙鎮東南的古城村,原屬河南郡管轄,因自魏晉以後開封縣改屬滎陽郡管轄,中古士族稱郡望,遂稱“滎陽鄭氏”,鄭氏族人多稱“滎陽開封人”,唐中葉,開封縣(今祥符區)治所又遷至瀕臨大運河的汴州城(今開封市鼓樓區一帶),根據現代考古論證,今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啟封城外西側有滎陽鄭氏家族墓。 發展 滎陽鄭氏起自西漢大司農鄭當時,鄭興、鄭眾父子是東漢名儒,鄭渾歷任魏郡、上黨太守,是曹魏名臣。鄭泰是揚州刺史,漢末名臣。鄭衝西晉太傅,開國元勳。鄭袤是密陵侯,西晉初名臣。鄭袤子孫四世都是西晉重臣。鄭渾八世孫鄭羲是北魏中書令,鄭羲子鄭道昭為兗州刺史,號稱北方書聖。鄭羲兄弟六人都為北魏重臣。鄭儼官至中書令等十多職,名震天下。 鄭渾十一世孫鄭孝穆為北周中書令,鄭偉為北周襄城郡公、龍驤大將軍、江陵防主。鄭孝穆子鄭譯為北周內史,上大夫。助楊堅建立隋朝,被封為沛國公、祁州刺史。鄭譯子鄭元壽歷仕隋、唐兩朝,官拜鴻臚卿。鄭元壽堂兄鄭善果,歷任隋唐兩朝的兵部、戶部、工部尚書,卒於江州刺史之職。在唐朝,滎陽鄭氏有十人為宰相,其餘節度使、將軍、司馬、參軍多的無法細查。 房支 後燕太子詹事鄭溫生有三子,分為三祖。 北祖,鄭溫之子、北魏追贈建威將軍、汝陰太守鄭曄,號北祖。 中祖,鄭溫之子鄭恬,號中祖。 南祖,鄭溫之子、北魏平南諮議參軍鄭簡,號南祖。 北祖房支 北祖大房,鄭曄長子鄭白的後裔,號大房(北祖白房)。 北祖第二房,鄭曄第二子北魏中書博士鄭小白的後裔,號第二房(北祖小白房)。 北祖第三房,鄭曄第三子鄭洞林的後裔,號第三房(北祖洞林房)。 北祖第四房,鄭曄第四子鄭叔夜的後裔,號第四房,該房後沒有名聲,不為人知(北祖叔夜房)。 北祖第五房,鄭曄第五子鄭連山的後裔,號第五房,又稱襄城公房(北祖連山房)。 北祖第六房,鄭曄第六子北魏秘書監、南陽文靈公鄭羲的後裔,號第六房(北祖幼麟房)。 南祖房支 南祖大房,始祖不詳。 南祖第二房,始祖不詳。 南祖第三房,始祖不詳。 南祖第四房,始祖不詳,鄭簡之子鄭白虯後裔鄭當的墓誌記載鄭當出自南祖第四房。 禁婚家 唐朝顯慶四年,唐高宗李治下禁婚詔,禁止“七姓十家”互相通婚,唐神龍年間,朝廷再次申明顯慶四年舊詔,繼續禁令“七姓十家”間互相通婚,鄭溫的三子都被列入禁婚家範疇。 定著房 滎陽鄭氏南祖和北祖因在唐朝出宰相,合稱滎陽鄭氏定著二房。 逸事 在北齊釋曇剛所撰的《山東士大夫類例》中,滎陽鄭氏部分房支被釋曇剛評定為甲姓的第一甲門。 北齊中書監鄭述祖和他的兄弟嚴祖、遵祖、順祖、敬祖五人的門第都是甲門,因此被稱為“五祖鄭氏”。 著名人物 唐朝宰相 唐代鄭氏宰相十三位,其中出身滎陽鄭氏的宰相十二位。《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鄭氏定著二房:一曰北祖,二曰南祖。宰相九人。北祖有珣瑜、覃、朗、餘慶、從讜、延昌;南祖有絪;滎陽鄭氏有畋。滄州鄭氏有愔。”這個記載遺漏了鄭綮、鄭肅、鄭涯、鄭昌圖四位宰相,但是這四人擔任宰相的記載卻又分別體現在相關唐朝皇帝本紀和傳記等資料中(比如鄭昌圖,唐僖宗本紀有記載其擔任宰相,但世系表不雲其相某某宗)。另外,鄭愔,唐中宗時期宰相,出自滄州鄭氏,故不記入以下名單中。 鄭畋,唐僖宗宰相。 鄭綮,唐昭宗宰相。 鄭肅,唐武宗、唐宣宗宰相。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