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之燕國篇——蘇秦(第1/2 頁)
蘇秦(?—前284年[104][105])(一說為?—前317年[108]),己姓,蘇氏,名秦,字季子,東周洛陽(今河南洛陽東)人,戰國時期縱橫家、外交家、謀略家。 蘇秦年輕時到陽城(嵩山登封)與張儀同師鬼谷子。苦學3年,辭別先生,回到洛陽家中。後出遊列國,以期謀一官半職。幾年後,無望而歸,妻不下機,嫂不為炊,父母不子。後發奮讀書,致力於縱橫之術,倡導合縱說。曾遊說六國合縱御秦,使秦不能向東擴張。蘇秦為縱約長,佩6國相印。歸趙,趙肅侯封為武安君。合縱的形成使秦兵15年不敢出函谷關。後因6國不能合作,條約瓦解。蘇秦為保護燕國,打擊齊國,特奉燕昭王命入齊,從事反間活動,使齊疲於對外戰爭,以便攻齊復仇。後燕將樂毅聯合5國大舉攻齊,蘇秦的反間活動暴露,已被任為齊相的蘇秦遭到齊國大臣的痛恨,被車裂而死,葬於嵩山鞏義市區西南28公里魯莊鎮蘇家莊村南。 蘇秦在公元前4世紀的歷史舞臺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其一生為了合縱抗秦進行頻繁的外交活動,大大影響了當時各諸侯國的政治決策,為安定諸侯做出了不懈努力。蘇秦取法諸子百家的學說加以融匯,遊說諸侯國君,講究機謀權變,被推為當時縱橫家的代表人物。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戰國縱橫家書》中,存有蘇秦的書信和遊說辭16章,所述與《史記·蘇秦列傳》不同。 蘇秦家裡以務農為生。早年到齊國求學,拜鬼谷子為師,與張儀同為鬼谷子的學生。學成後,外出遊歷多年,窮困潦倒,狼狽而回。家人都私下譏笑他不治生產而逞口舌之利,捨本逐末。蘇秦甚感慚愧,於是閉門不出,遍觀所藏之書,感嘆道:“從師受教,埋頭攻讀,卻不能換來榮華富貴,讀再多書又有什麼用呢。”於是找到《周書陰符》,伏案鑽研。一年後,揣摩出合縱連橫之術,認為憑此可以遊說當世君王了。 蘇秦首先將目標定在洛陽,求見周顯王。但顯王周圍的大臣一向瞭解蘇秦的為人,都瞧不起他,因而周顯王並不信任他。於是,蘇秦西行至秦國。時秦孝公已死。就遊說秦惠王兼併列國,稱帝而治。秦惠王認為時機不成熟,且秦國剛處死商鞅,討厭說客,未採納他的建議。 蘇秦離開秦國,向東,到達趙國。當時趙肅侯任命其弟趙成為國相,封為奉陽君。而奉陽君不喜歡蘇秦。 燕文公二十八年(公元前334年),蘇秦到燕國,等待了一年多才見到燕文侯。蘇秦遊說燕文侯,先從地理位置上分析了燕國與趙國的相依之勢,接著批評燕國的戰略錯誤:擔憂千里之外的秦國,卻不擔心百里之內的趙國;最後建議燕文侯合縱趙國,結為一體。 燕文侯認為蘇秦之議很有道理,允諾蘇秦“如果能以合縱之計維持燕國安定,願舉國相報”。於是資助蘇秦車馬金帛,前去遊說趙國。 蘇秦第二次來到趙國,奉陽君趙成已死,便遊說趙肅侯,提出六國聯合起來抵抗秦國的主張。 蘇秦詳細分析了趙國和其他諸侯國的關係,指出趙對韓魏的戰略相依關係,進而說明了自己的合縱主張:韓、魏、齊、楚、燕、趙六國聯合起來,共同對抗秦國,並建議趙國組建六國聯盟併力抗秦,如此一來,六國一體,秦國一定不敢從函谷關出兵侵犯,趙國的霸主事業也就成功了。 趙肅侯採納了蘇秦的“合縱”主張,資助他去遊說各諸侯國加盟,以訂立合縱盟約。 蘇秦在趙國時,秦惠王派犀首攻打魏國,生擒了魏將龍賈,攻克了魏國的雕陰,並打算揮師向東挺進。蘇秦擔心秦國的部隊打到趙國,盟約還沒結締就遭到破壞。於是決定智激同窗張儀入秦,維護萌芽期的聯盟。 蘇秦派人去悄悄勸說張儀來投奔他,張儀到來後,蘇秦卻故意不理不睬,並當眾羞辱後打發他離開。張儀又羞又氣,想到各國諸侯中只有秦國才能威脅趙國,於是便前往秦國。 蘇秦暗中派人資助張儀到達秦國,並且幫助他見到秦惠王。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秦惠王用張儀為客卿,與他共商攻打各國諸侯的大計。這時,幫助張儀的人才說是蘇秦故意激怒他,為的是張儀今後有更好的發展。張儀知道後,感嘆自己沒有蘇秦高明,並許諾在蘇秦當權時不攻打趙國。 蘇秦到了韓國,遊說韓宣王。 蘇秦先分析韓國的優勢:地勢堅固,軍隊幾十萬,且善於冶煉兵器;再陳述臣服秦國的弊端:侍奉秦國,秦必然要求割讓宜陽、成皋,一旦同意,秦國就會變本加厲,土地有限,秦國的慾望無限,離滅亡之日就不遠了;最後蘇秦說:大王如此英明,軍隊又如此強悍,卻甘居秦國之後,我真替大王感到羞恥! 韓宣王聽完臉色大變,手按寶劍,仰天嘆息道:“我雖然沒什麼才能,但也決不能侍奉秦國。既然趙王已經有了主意,我願意舉國聽從您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