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頁)
“朕還是先教你包牢丸吧。”太宗輕輕撥她的手指,糾正徐慧的姿勢。
他怕再爭論下去,他們就沒辦法好好相處了。
徐慧在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方面都很出色,偶爾做一兩道點心也是色香味俱全。可是不知為什麼,就是沒有包餃子的天分。
她包的餃子,一個個其醜無比,歪七扭八。相比之下,太宗包的圓潤周正,一看就讓人非常有食慾。
太宗見徐慧有些洩氣,就用沾著生粉的手指點她的鼻尖,安慰道:“你才第一次包呢,下鍋能吃就好。”
結果廚子將他們包好的牢丸丟進大鍋裡煮熟後,愣是不敢撈了。
太宗包的餃子倒是好好的,徐婕妤的牢丸裡卻沒幾個不露餡兒的倖存者。
唐朝人吃牢丸的時候帶湯,熱湯裡撒著芫荽等調料。
兩碗熱氣騰騰的牢丸出鍋後,徐慧看著自己包的那一碗不明物體,頓時不好意思了。
她優秀慣了,不免有幾分挫敗感。
誰知太宗見了卻很高興,像是見了什麼難得的山珍海味一般,率先搶了她那碗,佐以浸醋的蒜泥吃了起來。
徐慧默默地吃起太宗包的那碗餃子,薄皮大餡兒,湯汁鮮美,不是什麼名貴的食材所制,卻好吃的讓人情不自禁地彎起了眼睛。
“好吃吧?”太宗很滿足地說:“雖然牢丸裡可以包各種各樣的餡兒,可朕還是喜歡吃這種最簡單的豬肉白菜餡兒。小時候娘娘常常包給我們吃,還叫我們兄弟幾個幫忙。可我們那時候小,特別貪玩兒,每次都沒幫上什麼忙,只顧著玩兒麵粉大戰。”
徐慧不禁微笑起來,“陛下想必還是幫上了忙的。”
“怎麼說?”
“陛下的牢丸包得這樣好看,動作又快,瞧著像童子功啊。”徐慧笑道。
太宗也輕輕笑了起來,“是嗎?要是那樣,就太好了。”
兩人相視一笑。
吃過宵夜後,太宗帶她去後邊院子裡點篝火。
古時候人們點篝火、放爆竹,是為了用光亮和巨響保護自己,減弱漫漫黑夜所帶來的恐怖感。
可現今正值貞觀盛世,大唐國力強盛。人們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點篝火和放爆竹全然成了娛樂之舉。甚至還有人,透過點篝火來炫富。
因為這燒爆竹的火堆也是有講究的,叫做“庭燎”。有錢人家裡,這堆大火要有專人看守,燒幾天幾夜不滅。還要往火堆裡不斷地丟香料,弄得整個宅院異香繚繞。香味遠遠飄出,彰顯著大家族的富貴。1
越有錢的人家,燒的就越久,甚至到了正月十五香味兒還不散。
民間尚且如此,更不要提宮中。這幾年國庫越來越充盈,太宗也不介意花這些錢讓大家開心開心。
徐慧卻不喜歡這種浪費的作風,她只讓清寧宮的人玩一晚上,香料也不許多放。
她進宮這麼久,各方的賞賜和禮物得了不少,其中有些香料用不完,送不盡,放著也是發黴受潮,燒著給大家熱鬧一下倒不是不可以。
只是要適度。
至於以焚燒名貴香料來彰顯自己的富貴身家,徐慧實在看不上這樣膚淺的做法。
她把這件事交待給杜掌膳和王掌史的時候,杜掌膳就笑眯眯地說:“婕妤您太英明瞭,與其白白燒了這麼珍貴的薰香,倒不如賞給我們這些下人。”
王掌史瞧不上杜掌膳的做派,白了她一眼,道:“你也真不知羞,在婕妤面前胡說什麼呢。”
“本來的嘛,”杜掌膳不服道:“這又不是什麼羞恥的事情!就算是,那我願意讓婕妤拿銀子狠狠地羞辱我。”
給他們的紅包,徐慧早就準備好了,還是何憐臨走前幫她裝的。
給王掌史和杜掌膳的是每人二十兩2。她們第一年來,徐慧沒有吝惜銀子。以後可能就不會給那麼多了,畢竟以她的位分,要是比上頭的娘娘賞的多了,那不合適。
給宮女僕婦們,則是每人兩貫銅錢。平日在宮裡他們用不上銀錢,這些銀子大多是要託人送回家的。民間的小老百姓很少用得上銀子,是以他們都更喜歡能夠實打實地握在手心裡頭的銅錢。
其實紅包不在多少,更在心意。宮裡面新年散錢,只不過是圖個好彩頭罷了。宮人們得錢的機會都在平日的賞賜,過年這一回只是錦上添花。多了少了,都無可非議。
等點完了篝火,徐慧就讓人把賞賜發了下去。宮人們歡歡喜喜,滿口的吉祥話。
太宗在旁邊笑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