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部分(第3/4 頁)
且已經在行動上了。歐陽若晴看到顧秋,馬上迎上來,“秘書長,我能不能開個後門,優先採訪您一下?”
顧秋笑道:“歐陽大記者,你的採訪應該留給唐書記啊!”
歐陽若晴道:“我只是想問問今天唐書記出行,去雙陽檢查工作,為什麼採用這種大巴?而不是傳統的車隊?難道唐書記準備對南陽全省進行公安制度改革了嗎?我可以這麼理解麼?”
顧秋道:“這個我還真不能確切的回答你,不過你的悟性很好,至於省委下一步的行動計劃,必須透過常委會議研究決定,所以我暫時也無法給你透明什麼,抱歉,歐陽記者。”
歐陽若晴顯然不想放棄這個機會,追問道,“以前你在地方任職,多數都執行了公車改革制度,您現在是省常委,應該有機會提議吧?”
顧秋擺擺手,“今天不談這事,否則就跑題了,我們今天的目標是雙陽。”
“好吧!那我們這就去雙陽。”
歐陽若晴有些小小的遺憾,顧秋居然不肯透露公車改革的具體時間和細節。否則這個訊息公佈出去,又是一重大新聞。
她當然得知,顧秋在下面主政的時候,可是一直主張公車改革。不過她有信心,總能得到第一手資料。
現在還不到八點,顧秋是下來檢查出發前的準備工作的。真正出發的時間,是八點半。
唐書記行事風格,不象其他領導,出門的時候,拖拖拉拉,折騰個大半天,搞到九點多十點才出發,到了下面地區,已經可以吃飯了。
這樣的效率太低,唐書記極不喜歡。
顧秋最先將時間定在九點整,是唐書記親自提出來的。
八點半,準時出發。
大巴車上,坐著二十幾號人。
這已經是最低調的出行。
顧秋坐在唐書記身後,唐書記看看錶,“我們到雙陽的時間是幾點?”
雙陽有點遠,由於考慮到安全問題,顧秋規定的行車速度為每小時九十公里。
照這個速度,應該在三小時零十分左右。
顧秋回答了唐書記的問題。
唐書記道:“那不是到雙陽就吃飯了?”
顧秋道:“沒辦法,我們到雙陽的路程有點遠。”
在高速上行駛,可不能太快,這也是為了全車人的性命安全著想。唐書記沒說話了,目光望著外面。
車子已經上了高速,以九十碼的勻速行駛。
歐陽若晴對身後的同事道,“把這幾個鏡頭拍下來,一定要捕捉到書記的表情。”
同事會意,按她的指示,在車上拍了幾個鏡頭。
唐書記見了,對歐陽若晴道:“你們的鏡頭,不要圍繞著我來拍,要多注意,發掘一些有意義,有內涵的東西。我不贊成做那種虛假的宣傳,一切都應該從實際出發。”
唐書記還指示,“到了雙陽,你們的鏡頭,要儘可能的對著市民,要從檢查工作中發現亮點,同時也要注意不足之處。我們要看到的,是一個真實的雙陽,而不是一個紙上寫的,嘴上說出來的雙陽。”
歐陽若晴臉上微微一紅,“謝謝唐書記指點,我們會記住您的指示。”
唐書記道:“你是電視臺的出鏡記者吧,我認識你。你叫歐陽若晴。”
聽到這句話,歐陽若晴竟然有些激動起來,太意外了,太震驚了。唐書記竟然認識自己,還能叫得出自己的名字。
這對於混在體制內的低層工作人員來說,是一種多大的榮耀?
歐陽若晴的心情,一時無法平靜。
有點受寵若驚地點頭,“唐書記居然認識我?”
唐書記說,“你的採訪做得不錯,同時,你的言語也很犀利,我看過你的報道。對了,做為一個記者,就是要用良心說話。我不喜歡那種說假話的記者,這樣對我們社會的輿論導向是有害的。”
歐陽若晴一顆砰砰直跳的心,讓她渾身燥熱起來。
“謝謝唐書記誇獎!若晴一定盡責盡力做好工作,也一定用一個記者的行為規則來規範自己。”
唐書記點點頭,“下去休息吧,車上也沒什麼好拍的,就這幾張臉,這幾個人。”
隨行的,除了顧大秘書長,還有省工商,省衛生廳等多個部門的一把手。
歐陽若晴聽到唐書記這麼吩咐,也不敢再在這裡拍來拍去了,回到位置上坐下。
車子在路上,開得極為平穩。
時不時碰到一輛輛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