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部分(第4/4 頁)
韓佳人為什麼會這麼肯定,只要姜帝圭願意幫忙,就不成問題?
這還要從姜帝圭在韓國電影圈的影響力說起。
別看姜帝圭語速舒緩,儒雅淡定,遇事會很理智的那種人,可很難想象,他竟然是1999年韓國電影人“光頭運動”中,第一個剃光頭的人。
“光頭運動”事情起源於1998年4月7日,當時美國電影協會亞太地區副會長訪問韓國文化觀光部和產業資源部時提議:“如果韓國政府緩減目前的銀幕配額制度,美方將投資約5億美元在韓國20個城市建立各有10個銀幕的multiplex電影院。”
11月26日,姜帝圭等人被文化觀光部邀請參加“非公開懇談會”,文化觀光部承認,已向美方提出銀幕配額制度縮小方案,並稱美方要求以後完全廢止銀幕配額制度。
這一制度如被取消,無疑對韓國電影人的生存提出了最後挑戰。從70年代就開始實行的“銀幕配額制度”是韓國本土電影生存的警戒線,而且90年代以來,好萊塢電影已經佔據了韓國電影市場的70%,本土電影的份額只有20%。姜帝圭有切身的憂慮,此時他正在籌拍《生死諜變》,“銀幕配額制度”如果取消,對他電影的影響也是無法估量的。
得到政府決定不再保護國內電影市場的訊息後,一怒之下,姜帝圭剃了個光頭、金基德也剃了光頭,老一輩導演林漢澤也剃了,甚至還有女導演林順禮……150多個導演、演員、劇作家剃了光頭,聚集在市政廳,還有人當場剃髮。
政府被迫妥協,決定繼續維持配額制度,而韓國電影人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凝聚力,而作為“光頭運動”姜帝圭的領導人之一,更是帶頭剃光頭抗議的人,姜帝圭明顯獲得了韓國電影圈各界人士的擁戴。
抗爭勝利之後,姜帝圭的“大片”《生死諜變》於1999年末上映,最終改變了韓國觀眾的觀影習慣,先前韓國觀眾一直心儀好萊塢大片,對本國電影少有問津。
這部影片創造了韓國商業片的神話,僅有4800萬人口的韓國有超過600萬人次走進電影院,本土票房高達360億韓元(約3000萬美元),遠遠超過《泰坦尼克號》在韓國的票房,開啟了韓國電影的新局面。
可以說,是他點燃了韓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