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部分(第3/4 頁)
阿水爹的手,“兒子啊,這個媳婦,算是娘對不住你了,若是不安分的,就將人送回鎮上去吧,咱家是真的經不起折騰了……”
這是阿水奶頭一回當著一家人的面說著。
“娘……”阿水爹並不多說啥。
“這個家,往後就由阿水媳婦當家,一會兒將你將銀子整整,給阿水媳婦送去,這些年應該攢了不少銀子了!”阿水奶盯著阿水娘,等著阿水娘說出個銀子的數目。
可是,偏偏,阿水娘支支吾吾的,也沒個準數。
“娘問你話,咱家還有多少銀子!”阿水爹自然是知道這些年,家裡頭只有進項,並不曾置辦了啥田產鋪子的。
還有阿土家時不時地補貼,按說少說十幾兩銀子也是有的。
“我不曾數過,好似就剩下幾兩銀子了,你知道的,吃喝啥的,每日都要花銀子的……”阿水娘扳著手指頭細數著花銷。
“你是往孃家搬了十幾兩銀子了!”阿水奶伸手就將手裡的柺杖給砸了出去。
阿水娘躲也不敢躲!(未完待續)
☆、287 楊家,上京
阿水孃的孃家,早就大不如前,好不容易勉強買下了一間鋪子,一家子老小都擠在後院裡,兒子孫子都被趕出去尋活兒做。
因著阿水孃的幫襯,可算是又置辦下一間小鋪面,不過是二十來兩銀子就給置辦下了,可算是不用再一家子老小在碼頭上找活兒做了。
不過,今日,阿水孃的日子怕是不大好過。
“你去,讓你孃家人給你寫張欠條!寫不來,你就別回來了!”阿水奶拄著柺杖敲得砰砰響。
阿水爹已經差點兒把眼珠子瞪出來了,“愣著做啥,還不趕緊去!”
如此,這個家就交給了阿水媳婦來當家。
至於阿水娘,在孃家待了五日,灰溜溜地回來了。
因著得罪了一家子,就是阿水爹也沒有好臉色給她,到底安分了不少。這個家也算是井井有條了。
說來也是巧了,因著阿水娘被奪了權了,事事都得聽著媳婦的安排,自覺地沒臉,反而不大去村子裡轉悠了,只道別人話裡話外都說著她吃裡扒外,越發不愛往村子裡去了。
只是一心地在家餵雞餵豬的。
好不容易過完了年,河上的冰也化了,就已經是入了春了。
楊府上下,不過就帶了幾身隨身的衣物,卻也是滿滿當當的裝了好幾輛馬車。
馬車才進了康定城的城門,就有衙役開道,一路往官船碼頭去了。
“楊大人,今日午時過後,官船就會起航了。聽船長說,恰巧吹的是西南風,順風順水。怕是會省力不少。同行的,還有三家官員的家眷,多是附近幾個州縣的家眷。去京城省親的。”
楊立冬賞了那倆衙役,衙役臉上笑得更真了些。“大人,據說所知,這其中的一家是曹御史的家眷,舉家遷往京城的。還有一家是侍郎家的家眷,因著回鄉省親,年前的運河被凍住了,這才趕著年後開了春了再走。至於另一家,卻是不大清楚……”
“代我謝過你家大人。勞他費心了。”楊立冬客氣地道。
官船長約二十丈左右,據說能載人六七百,光是船上的船員就有一百餘人。待得上了船,田慧驚奇地在船板上,竟是能開圃種菜。
官船碼頭上就只這一輛官船,竟是佔了半江之大。
這才剛剛起了些風,船上就已經有些微蕩,秦氏幾個老人卻是頭一回坐船,即使是那麼大的官船,總覺得晃盪地厲害。
“別盯著河面瞧。只一會兒這人就該吐了……”行李早有船員幫著送上了船,田慧照顧幾個老的,至於小包子。早讓糰子給看顧著了。
秦氏聞言捂著胸口,“難怪這一上船,就覺得心口難受,總想吐來著……”
安頓好了老人,楊立冬喚上了阿土,“我上岸去買些吃食,不拘點心啥的,這一路過去,最近停泊的碼頭也應該是徐州城了。大抵要個七八日左右了……”
至於阿土,則是一早就說好的。去給他爹孃辭行。
不過兩三日,秦氏幾個老人已經吐了好幾回了。精神不濟地躺著。
又行了三四日,到了徐州城的碼頭靠了岸了,楊家人總算是適應了船上的晃盪日子,晃著晃著也習慣了些。
照例是楊立冬領著兒子下船去採辦,就是新鮮的蔬菜肉類都給採買了不少。
前幾日,楊府吃的都是船家提供的飯菜,楊立冬在康定城採買的不過就是點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