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4 頁)
是一種誤讀,部分下崗職工對此不理解,這很正常。任何改革都是會有陣痛的,總要觸及部分人的切身利益,我們領導小組的任務就是,儘可能地照顧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在最短的時間內,為我市國企改革尋找到突破口,促進我市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
簡若明和楚天舒作為列席的工作人員,他們沒有發言權,但是他們心裡各自都有疑問:唐逸夫作為分管工業的副市長,為什麼這麼急於要將一家國有企業整體出讓了呢?這其中難道僅僅只有政績觀在作祟嗎?
唐逸夫自然有他自己的如意算盤。
市委書記郭子春要調任鄰省任副省長,市長朱敏文接任書記,空出來的市長一職對他來講很有誘惑力。
身在官場,誰不想進步?
更何況,從副市到正市,這可是一個質的飛躍,也是晉升副省級的一塊不可或缺的跳板。
官場人生幾十年,看似很長,實則太短,一步錯過便步步錯過。
深諳此道的唐逸夫肯定要努力爭取一把,哪怕只有微小的機會,也不肯輕易錯過。
唐逸夫作為市委常委、副市長,晉升為市長也不屬於破格提拔,可能性並非不存在。但是,他也深知在與常務副市長伊海濤競爭中自己並不佔有先機,要想異軍突起,就必須得到省裡高層的認可和推薦。
就在這關鍵時刻,鯤鵬實業的老闆王致遠主動來訪,暗示唐逸夫,只要他配合鯤鵬實業以合理的價格順利拿下儀表廠這塊寶地,他願意助唐逸夫一臂之力。
王致遠的家族背景很複雜,王老太爺早年就有紅色資本家的美譽,在特殊時期與中紀委的重量級人物在牛棚裡同過患難,共過生死,感情非同一般的深厚。
不過,後來兩人一個在官場成功,一個在商場得意,表面上並無多少交集。尤其是近些年來,老爺子年事已高,為人更是低調,他在政壇上的能量鮮為公眾所知。
王致遠米國留學歸來,對仕途不感興趣,卻熱衷於財富積累,在短短几年時間裡,鯤鵬實業一口氣拿下了東南省各地市好幾個開發專案,迅速發展成為堪與著名上市公司凌雲集團並駕齊驅的經濟實體。
唐逸夫與王致遠透過凱旋大酒店的租賃經營而相識,從中他感覺得到這位年輕人身上蘊含著的巨大能量,他僅僅考慮了一個晚上,便做出了決定,把寶押在王致遠身上。
王致遠很快安排了唐逸夫與省紀委副書記何天影私底下見了面。
何天影可是省紀委副書記,下屆入常當省紀委書記的呼聲很高,可王致遠竟然一請就到,而且言語之中,何天影還暗含著需要王致遠幫襯的味道,這更讓唐逸夫覺得自己的寶押對了。
面臨著巨大的利息壓力和資金風險,參與競購的企業拖不起,可很少有人能想到,真正拖不起的還有一個唐逸夫。
唐逸夫透過打斷公安局長的發言,給整個會議定了基調,接下來的會議就開得順利無比。
很快,領導小組統一了思想,要克服重重困難,大力推進儀表廠的改革。
但是,沒有人談具體的實施方案和推進辦法。
眾人發言完畢,唐逸夫終於注意到了會場最角落裡還坐著簡若明和楚天舒,他側過頭問了問關浩宇,臉上露出了親切的笑容,說:“小簡,你是省國資委下來的,其他地市的國企改革有沒有可借鑑的經驗,可以向大家介紹介紹啊。”
突然被唐逸夫點了名,簡若明並沒有慌張,因為在通知開會的頭一天下午,她和楚天舒在辦公室裡對形勢進行了研判。
簡若明微微一笑,說:“唐副市長,全省各地市由於企業的型別不同,地理位置各異,照搬其他地市的做法並不可取,青原市的國企改革要形成自己獨有的特色。”
這是一句很有藝術的馬屁話。
唐逸夫聽了,頻頻點頭表示滿意。
簡若明接著說:“我作為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一定為各位領導們服好務,做好各項具體事務。”
簡若明擺出了一副完全聽從領導安排的架勢,也是避而不談實質問題。
關浩宇有點兒沉不住氣了。
第066章 心肝寶貝
唐逸夫笑著說:“不不不,小簡,你不要謙虛,你也是國資委的副主任,不僅要為領導們服好務,更要當好領導小組的參謀和助手啊。不是有那麼句話嘛,領導聽秘書的,要讓我們領導小組成員做決策,總得有個計劃或者方案吧。”
唐逸夫在逼著簡若明表明態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