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第3/4 頁)
都試探著是否能從賀康那裡拿到技術或許可。賀康倒是很耐心的跟他解釋了一遍,為何不能推廣這項技術。
說到底。這便是銷售的問題。稻田鱉養殖的投入不小,技術方面也有講究。一個不慎可能導致的將是血本無歸。即使小心謹慎的把鱉養出來了,銷售呢?!
賀康的一番話讓宋志行只能是偃旗息鼓,沒奈何人家說的確實有道理。而在關於讓梁三平來湘南一次的要求,賀康也表示只能盡力。畢竟當時回到了瓊島的梁三平正在運作著關於南藥開發種植、藥方研發及銷售等工作,沒辦法抽出時間來。
沒成想。欲求而不得的梁三平竟然會自動的找來湘南。這如何能不讓宋志行驚喜?!而梁三平也沒有想到宋志行竟然會如此的歡迎自己,倒是吃了一驚。
“您太客氣了!我到了湘南來,還得請您多加關照呢!”花花轎子眾人抬,梁三平到了人家的地頭上自然是要遵循做客的禮儀的。
梁三平晃悠的搭乘了好幾天的火車,從粵北一路顛簸到了湘南已是頭昏腦脹。宋志行大約也看出來梁三平狀態不佳。笑呵呵的讓他上了自己的車。
隨後便將他帶到了招待所裡,安頓好後告知他晚上會有個小宴席。這才告辭離開。不怪得宋志行如此重視梁三平,他現在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
從前農業部門開會,各省的代表們都是唉聲嘆氣的。分產到戶的時候大家倒是高興了一陣子。可隨後,如果切實的提高農業人群的收入就成為了大家都心病。
湘南是個農業大省,自古以來便是漁米之鄉。但在改革之後,如何提高本省老百姓的收入,就成為了擺在湘南領導們面前的巨大難題。
但梁三平知道,後世湘南的種植業尤其是中草藥種植業極為發達。其中,玉竹產量佔全國的80%,百合佔全國的70%,金銀花、茯苓佔全國的60%;吳茱萸佔全國的40%。
厚朴約佔全國35%,蛇養殖約佔全國33%,已逐步形成了極具區域特色的產業叢集帶。如慈利的杜仲產業高峰時期發展到了40萬畝之多!
而茯芩產業,年產量達6000多噸,年加工貿易量達1萬多噸,佔全國出口的70%,是全國最大的茯芩加工買賣市場之一。
這些都是極大的優勢,但現在這個優勢還沒有發揮出來。梁三平暫時也沒有太多的精力、時間和資金投入到這方面。若非梁三平親自操刀,他是不太願意先行推廣中草藥種植的。
這並非是從安天民或他自身的利益去考量,更多的梁三平是在擔憂過早發展而沒有規劃造成難以扭轉的結果,這些弊病後面都不斷的出現甚至難以扭轉。
比如後來極為顯著的一個問題就是:中藥材產業涉及管理部門眾多。比如,林業只管資源培育,沒有產業的統一規劃。經信委只管企業生產經營環節,在原材料種植上、產量上無法實施引導。
中醫藥管理局則只負責中醫藥醫療方面的管理,對中醫醫療方面所掌握的資訊沒有及時準確地反饋到農民和生產企業之中。
而林業、農業在中藥材種植方面還存在著管理職能交叉混餚的現象……等等這些,都是後來極大的弊端。這也曾造成種植戶和企業的損失。
由於缺少統一的規劃,市場資訊反饋不靈,許多藥材培育目標帶有盲目性,農民往往跟風種植多,市場一旦發生變化,農民只能自擔風險,對產業的衝擊很大。
比如湘南厚朴價格在80年代就達到了每斤300元,而價格最低的時候只有每斤4元多。杜仲原來每斤100多元,最低降到了每斤4…5元。
梁三平並不想看到這些舊事的重演,他現在只能是先行將檳榔產業引進。隨後在累積了一定的資金和技術後,才會逐步的將時間精力投入到這些方面來。
“宋廳……”洗漱完畢,梁三平隨即便跟著宋志行他們來到了招待所裡的一處小餐廳,而他正想開口叫宋志行宋廳的時候,卻被打斷了。
“哎~叫什麼宋廳啊?!太客氣了嘛!”卻見宋志行面似不悅的對著梁三平道:“叫宋叔!我跟你賀康叔算下來當年還是戰友,不過我小他一輩罷了。”
“宋叔!”梁三平倒也從善如流,笑呵呵的對著宋志行道:“宋叔,我這次來呢。一方面是要看看湘南這麼的情況,另一方面則是想要和湘南這邊合作幾個專案……”
梁三平過來合作的第一個專案,自然是檳榔。這方面湘南這邊是有著很大需求的。只要把配方和包裝做到位了,那麼銷售到粵北、湘北、贛江……等等地方都不是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