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部分(第3/4 頁)
的行政星。要知道即便是在遊戲中,適宜人類生存的行政星也是極其稀有的,到目前為止,整個遊戲世界也不過一百多顆行政星。更別提還是已經開發好的行政星,現實世界裡有富豪砸了數億美元到遊戲內,都無法得到一顆完整行政星的玩家比比皆是。
而如果直接滅了黑暗獨裁者,不但整個黑暗星系都將易主,而且系統還會獎勵一個全新的星圖……
星圖啊,遊戲世界裡的終極道具。
遊戲開了整整五年,被人類點亮的星域還不到百分之一,大片的星系還沒能解鎖。到不是沒人選擇開拓,實際上各大星系的開拓一直都沒有終止,一來鑑於遊戲內的人口,二來,量子超腦模擬的宇宙環境各種危險層出不窮,以地球為圓心,越遙遠的星系,遭受的威脅度也越高,探索新的星系收穫巨大,但是可能遭受到的損失也可能根本無法承受,所以對於遊戲內的勢力來說,花費太多的精力去探索新的星圖,還不如好好經營現有的星系,然後去攻佔對手的星系要划算的多。
所以雖然玩家對於遊戲新星系的探索從未停止,但是大多數都是一些極具冒險精神的新興勢力。比如無數普通玩家聯合組成的一些組織,跟新加入遊戲的某些隱形富豪。
對於普通玩家組織而言,透過各種眾籌獲得的遠航艦,到未知星域去晃上一圈,就算是全軍覆沒了,如果探索出的部分殘缺星圖真的有價值,說不定也能夠在遊戲內的交易市場上被某個星系勢力看中,也能賣個好價錢,參與眾籌的玩家說不定還能小賺上一筆,就算探索出的殘缺星圖沒什麼價值,反正攤到每個人身上也不是無法接受的。而對於那些有雄心想大幹一把的新興玩家而言,探索星圖自然是為了自己的勢力在遊戲中能夠獲得一席之地。
畢竟當無數人開始將生活重心偏向於遊戲之中,一些原本觀望的人們觀念也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想獲得更多的尊敬,或者實現更多的價值似乎已經不是銀行卡上日益增加的數字,而是遊戲中的許多成就。
甚至現實世界的實力對比也在遊戲中展現出來。
比如屬於華夏人的星系有多少,屬於美國的星系有多少,等等,都有專門的遊戲板塊每日更新分析。
當然這些劃分都不是官方給出的資料,因為各種界定很模糊,畢竟所有的星系基本都是各色人種混居的。而以統治者來計算星系,一些跨國集團的歸屬也很難界定。
當然對於玩家來說,不需要那麼準確的資料,如果是兩家公司或者集團共同佔有的星系,誰展現出的實力更牛,自然就會將之統計到誰的名下。
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在這種種情況下,黑暗星系即便不在招惹遊戲中的玩家,也會成為所有人眼中的肥肉。
所以最近黑暗星系周邊一點都不平靜,每天幾乎都有隸屬於各個勢力的偵查艦派來探查情況,試探性的進攻更不知道遭遇多少回了,尤其是針對資源星的攻擊,幾乎每週都有三、四回。
正是因為這種原因,許多玩家認為黑暗星系是NPC所控制的觀點自然也有了市場,一來,除了系統不然誰會掌握如此逆天的飛船?二來,一般的玩家如果被系統這麼給出任務通緝,那還不得炸鍋?
並不是沒人懷疑暗黑星系是星空集團所佔據的。星空集團在遊戲中的地位同樣是很超然的,其各種研發中心遍佈整個遊戲,專門為各大勢力解決各種疑難雜症而存在的,幾乎在每個勢力的星系都有自己的據點,似乎完全沒有必要專門佔領一個星系來挑戰玩家。更何況關於黑暗星系,現實中星空集團直接釋出宣告,黑暗星系跟集團本身沒有關係,宣告只此一句,對於其他疑問便再無解釋。
這種應對方式很星空集團,所以玩家們便也接受了,更何況黑暗獨裁者,一聽就是個很反面的超級反派大角色,作為遊戲的提供商,的確沒必要如此自黑不是?
而對於人類而言習慣性思維太強大了,鮮少有人會想到整個黑暗星系其實都是屬於個人的,所以就這麼把王世子這個大BOSS給漏掉了,或許最清楚內情就屬普特利島遊戲部開發《星空戰記》遊戲團隊最核心的一幫人了,只是經過了賭約事件,這幫人都明白了在集團內部千萬別隨便亂說話的道理,所以這個資訊終究只是在小範圍傳播。
……
部落格級驅逐艦,寬大的指揮大廳內,蕭炎正斜靠在艦長位置上,看著面前的虛擬沙盤推演。
虛擬沙盤上最大的那顆綠色光點自然就是他這艘旗艦了,在他的後方則還有數十個綠色光點代表著自己這方的勢力,而從各個角度正在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