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第3/4 頁)
解。
據古老說,這只不過是製作小件玉器的工具而已,如果製作大型玉雕,那麼自然無法使用這些機器。
在機器上每一次的琢磨和修整,都用了不同規格的工具,讓陳逸不禁有些大開眼界,如果他不來到這裡觀看的話,對於玉石的雕刻,根本沒有一個深刻的瞭解。
剛才的琢磨出輪廓,只是玉器的粗雕,而接下來便是細雕,只不過據古老介紹,粗雕比起細雕來更加的重要,因為這不是繪畫,畫錯了還可以撕了重畫,玉料一旦雕琢,就很難回頭,粗雕可以說是整個玉雕是否成功的基礎,如果在粗雕上出了錯誤,那麼這塊玉石,就算不廢,能夠利用的空間,也是非常的少了。
粗雕出輪廓,細雕便是對玉石造型進一步的精細勘劃,使表現的圖畫從粗雕的輪廓狀態,進入精確塑造出真實,逼真,有動作,有表情的細微雕琢過程。
其中在琢磨修整形狀和細節時,拿到機器上的次數,無法計算,每一次都要進入觀看,然後再繼續雕琢。
陳逸不禁有些感嘆,玉雕工作比起繪畫更加的需要耐心,否則,一旦有一個地方琢磨錯誤,那麼之前的工作,就全部毀於一旦了。
這老人的動作十分的熟練,那不斷旋轉的機器彷彿長了眼一般,很快,整塊玉石從輪廓狀態,已然變成了一個張開笑臉,挺著肚子的彌勒佛。
這個過程,也讓陳逸看的有些驚心動魄,在修磨臉部的細節時,老人直接將彌勒佛的臉在機器上打磨,稍有不慎,估計這玉佩就要廢了,可是老人的動作十分的平穩,在打磨過後,彌勒佛的臉更加的圓潤,臉上的笑容也是更加的燦爛。
這使得陳逸再次感嘆,玉雕沒有耐心不行,但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心魄,同樣也不行。
至此,彌勒佛從平面圖,到形狀,現在已然到了有模有樣的程度,臉部細微的表情,還有手腳,都已然雕琢了出來,甚至於穿繩子的圓孔,也是在這其間,被鑽了出來。
同樣,古老也為他簡單介紹了老人琢玉時的一些知識,只是最為基礎的而已,並不是太過高深的東西,哪怕如此,也是讓陳逸受益匪淺。
這就跟學了繪畫,能夠更好的鑑定畫作一樣,現在真正看過了解玉石的雕琢過程,就算他沒有機會去學,也會對他以後鑑定玉器產生很大的幫助。
雖然這彌勒佛已然有模有樣,但是還需要經過最後的拋光,將表面因為打磨而形成的一些稜角,修飾平整,讓整件玉佩,變得更加光滑。
拋光是玉雕中非常重要而不可替代的工作,哪怕是一些玉雕大師,將玉器琢磨的十分精細,但玉件的表面卻依然是粗糙的,這樣無疑是影響了玉石圓潤光滑的美感。
如果說之前的那些工作,只是如同臉部的整形,那麼接下來的拋光,便是去除臉部的一些色斑之類的東西,讓整個臉變得更加完美。
一個有青春痘,色斑的臉,與一張潔白無暇的臉,哪一個更加美麗,這自然不用多說,而拋光,就是肩負著使玉器變成這樣的重任。
拋光跟陳逸所想象的差不多,有砂輪機,也有砂紙,砂布,不過這般小件的東西,自然是用砂布或者砂紙來拋光。
在這件彌勒佛玉佩上,老人拿起砂紙不斷的來回打磨著,模樣十分的認真,打磨的過程,更加的枯燥無味,有時候,一個地方,要打磨多次。
過了約有十多分鐘,在老人嫻熟的技巧下,這件彌勒佛玉佩可以說正式完工,在清水裡洗了一下,老人將其放在了桌子上。
而陳逸看著桌子上這個光鮮而明亮,晶瑩剔透的彌勒佛玉佩,面上露出了驚異之色。
這玉佩雕琢的過程,簡直可以說是一種奇蹟,從之前看起來非常普通的玉石,慢慢的成形,到現在,看著這彌勒佛的笑臉,任何人都不禁會受到感染。
陳逸十分的感嘆,沒想到靠著這些普通的工具,竟可以讓玉石變成想要的形態,這比繪畫看起來更加的艱難。
繪畫的話,學個幾個月,基本上一些簡單的西洋畫和國畫,都能夠畫出來了,可是這玉雕學個幾個月,估計才僅僅是入門而已。
怪不得許多人不願意去學玉雕,美術出身的人,根本不愁發展前途,如果將浪費在玉雕上的十年,去其他的行業,估計就算不成頂尖,也會成為中堅人物。
“陳小友,感受如何。”看著陳逸的面色,古老不禁笑著問道。
“古老,我終於明白玉石文化,為何會在華夏文化在佔據了極大的地位,原因就是因為這玉石是我們華夏人民一點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