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部分(第3/4 頁)
朝著這地攤上看了一眼,這一片地攤所擺放的全部都是碎瓷片,甚至沒有經過任何的擺放,就這樣隨意的放在了地攤上,顯得十分凌亂。
在其中,大多數是青瓷,但其中也夾雜著一些彩釉瓷器,看起來各種各樣的瓷器都有,碎得也是讓人心碎。
而這時,金色的搜寶鼠就停在了一塊內部瓷胎朝上的瓷器,向著陳逸招了招手。
陳逸笑了笑,雖然這內部朝上,他看不起外面的釉色如何,但是他有著別人所沒有的鑑定系統,只是他並沒有馬上使用,而是蹲了下來。
“小哥,有什麼需要的,我這裡各種瓷片都有,非常便宜,不怕你淘不到寶貝,就看你的眼力如何了,來挑幾片吧。”看到陳逸蹲了下來,一名中年人連忙上前招呼道。
陳逸笑著點了點頭,“我先看看,你先忙。”說著,便隨意的翻看著一些瓷片,不時拿到手中仔細摩挲著。
看到陳逸這些動作,那中年人有些驚訝,這小夥子看起來還是個懂行的,不過他並沒有太多的在意,轉而招呼著旁邊的一些人。
趁著這中年人不注意,陳逸將搜寶鼠剛才找到的瓷片翻開看了看,面上露出了笑容,怪不得搜寶鼠放著眾多的完整瓷器不找,偏偏找到了這一塊拳頭大小的瓷片。
這一塊瓷片上,沒有山山水水,也沒有青花釉色,有的只是款識鈐印。
在瓷片上,所寫的題識則是秧青雨足儂垂釣,笠道人,而上面的印文是雪笠二字。
對於此人,陳逸可以說有些熟悉,這人的本名是程門,字松生,號雪笠,其工書善畫,特別是畫作,精妙絕倫,水平直追古人,他不僅是一位畫家,還是一位畫瓷名家,喜歡在瓷器上作畫,而他的瓷器作品以淺絳彩為主,可以說是公認的第一大家,所製作出來的淺絳彩瓷器,無一不精。
而淺絳彩是清代晚期,在景德鎮上出現的一種釉上彩繪,其面目一新,品類齊全,銷量極為火爆,華夏畫大致上分為白描,水墨和設色三種。
其中設色為淡彩,重彩和潑彩,淡彩是指在畫好的水墨畫的基礎上,略施一些淺淡的顏色,其中施以淡淡花青和赭石的山水畫,又稱為淺絳山水。
這種山水畫畫意幽遠,極為獨特,在宋元時代便已經出現,但是將其用於瓷器上,還是清晚期。
在淺絳彩瓷上,最有名氣的便是程門,其所作瓷器,精美絕倫,所以被稱之為淺絳彩瓷第一大家。
第六百二十章集珍閣
淺絳彩瓷不但仿摹淺絳山水畫的用色,還追求文人畫淡抹輕染的色調,不似以往粉彩,五彩瓷那樣髮色豔麗,濃重,而是淡雅,秀麗,只不過在**十年代,國內文物商店有很多都存有這種瓷器,被統稱為大路貨,也就是數量很多。
在當時,各級博物館都將其拒之門外,民間收藏亦是非常的少,最終文物商店只得成百上千數量的以低價向國外或者國內出售,經過了二十餘年,昔日的大路貨淺絳彩瓷日漸稀少,以至今日,當人們重新開始研究,收藏和欣賞淺絳瓷時,它早已因為物稀而身價百倍了。
陳逸在聽高存志介紹這種瓷器時,曾聽過一些案例證明了淺絳瓷器的稀少,一位淺絳瓷器愛好者,想要得到這種瓷器,於是來到了景德鎮古玩市場。
可是在古玩市場上轉了一大圈,在偌大的古玩市場中,看到的淺絳瓷不超過十件,其中只有一件是完整的,其餘的都有毛病,而且畫工不精,讓他感到頗為遺憾,由此可見淺絳瓷器的稀少程度。
而以這上面的題識來看,秧青雨足儂垂釣,所描述的正是一種淡雅而秀麗的風景,同時,也代表了這件瓷器一定是淺絳瓷器。
從其字跡上就可以看出,程門果然是工書善畫,畫作精妙,其書法也是非同一般,其身為淺絳彩瓷第一大家,所作的瓷器,受到許多人的追逐,這一塊瓷片,帶著一定的弧度。以他來看。應該是不碗盤等小件器物。很有可能是大件器物,瓶或者是尊。
而這一塊瓷片,雖然上面沒有任何的色彩,但程門的題識和鈐印已然代表了一切,瓷片收藏,在華夏也是非常的火熱,其中帶款識或者圖案完整的,價值最高。
陳逸鑑定了一下。卻是從鑑定資訊中,知道了這一塊碎片所代表的完整瓷器是什麼,是一個象耳尊,只不過只給出了一個名字,在鑑定資訊中,卻只顯示出了他手中的這一塊碎片。
瓷器完整的話,價值高達五百萬以上,可是僅此一塊碎片,價值卻是達到了十餘萬。
一般來說,瓷片的價格都是非常的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