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部分(第3/4 頁)
是賀文知所創作的畫作。
第九百四十一章賀文知的畫作
心中疑惑之下,陳逸仔細觀看起每一幅畫作,突然在一幅畫作上,他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在這一幅畫上,同樣有著一首詩句題識,只不過這首詩根本就是文不對題。
這幅畫的是花鳥,而文上所題的詩句卻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所作的一首詩,全詩如下,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此詩的名字叫做獄中題壁詩,當時譚嗣同由於戊戌變法而身陷囹圄,回首往事,把自己的遭遇同漢朝的張儉和杜根相比,藉著古人來表達自己心中的豪氣,詩中的張儉是因為揭發朝中權貴而受報復,被通緝,逃亡在外,望門投宿,很多人仰慕其名節,紛紛接納。
杜根因為要求垂簾聽政的鄧太后還政於皇帝,被命摔死,只不過因執行人手下留情,有幸逃得一死。
這首詩主要是譚嗣同欽佩他們主張正義,不畏強爆的品質,將他們引為同道。
在臨刑前,譚嗣同還高呼了一句名傳天下的話語,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一幅充滿生氣的花鳥畫作,在上面卻是題了這樣一首譚嗣同在獄中寫下的,充滿豪氣的詩句,實在是讓人十分的費解,根本就是與畫作上的花鳥沒有任何的關聯。
同時還讓人疑惑的就是這幾幅賀文知的畫作上,沒有落款,這是陳逸最為疑惑的地方。
望著這幅文不對題的畫作。陳逸在心中思索著。忽然他想到了這首詩創作的環境。心中不禁一沉,這首詩名為獄中題壁詩,難不成賀文知被囚禁在牢獄之中了。
花鳥畫作,還有這樣一首文不對題的詩句,除了用以提醒他人,陳逸想不到別的可能,只是如果在義大利陷入了牢獄之災,那麼義大利方面不可能不通知華夏。更加不可能在牢獄中讓賀文知作畫,然後他們拿出來銷售。
只是,無論有沒有牢獄之災,賀文知現在沒有自由是絕對有可能的,這些人讓他作畫,卻是不讓他在上面落款,這樣就沒有人知道這畫的作者是誰了,也不會透過畫作知道賀文知的下落,只是對於賀文知非常熟悉的陳逸來說,根本無需落款。從畫作風格,就能知道這是賀文知所作。
陳逸用鑑定術鑑定了這幾幅畫作。鑑定出來的作者名字毫無疑問就是賀文知,只不過從畫作資訊中,並不能得知賀文知現在的情況。
按照他之前的猜測,賀文知現在並沒有生命危險,而且鑑定資訊的畫作製作時間,也是說明了這點,這幾幅畫作,有一幅是四天前所創作出來的,這也可以確定,賀文知真的是被囚禁了起來,現在很有可能就在羅馬,而這些人囚禁賀文知,應該只是想讓他不斷的畫畫,然後他們賣到畫廊裡,以此來賺取錢財。
如此的話,找到賀文知唯一的突破口,就是在畫廊之中,陳逸看了看這幾幅畫作,然後將外面的一名工作人員叫了過來,“你們這幾幅華夏畫作怎麼沒有落款呢。”
“先生,抱歉,這些畫作拿過來時就沒有落款,具體的情況我也不太瞭解。”工作人員帶著歉意說道。
陳逸點了點頭,“那把你們老闆叫過來,我想跟他交流交流。”
很快,剛才將陳逸帶到這裡的店主走了進來,笑著問道:“這位先生,請問有什麼問題嗎。”
“哦,我想知道這幾幅畫怎麼沒有落款,華夏畫作一般都會有落款鈐印的。”陳逸看了看這中年人,然後指著這幾幅畫作說道,同時用鑑定術鑑定著他的心理活動。
“先生,我想應該是這位作者出於某些原因,不想留下名字吧,這些畫作也是別人賣到畫廊裡的。”店主看了看這些畫作,搖了搖頭說道。
根據鑑定得來的心理活動,陳逸知道了這位店主並沒有說謊,於是接著問道:“那你認識賣畫的人嗎,我覺得這些畫作質量非常不錯,很想知道它們的作者是誰。”
店主沒有猶豫的搖了搖頭,“這些人我並不認識,他們也沒有留下聯絡方式,這雖然是華夏畫作,但是賣給我的人,卻是我們義大利人,他們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拿一二幅畫來賣給我,算算時間,他們應該會在最近一兩天,如果你有需要的話,在他們下次來的時候,我讓他們留下聯絡方式,或者通知你過來。”
透過店主的心理活動,陳逸知道這店主說的也是實話,並不認識賣畫的人,不過這些人最近一兩天會來到畫廊,這無疑給了他一個驚喜,“老闆,這是我的手機號碼,他們來的時候,麻煩你立刻聯絡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