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門口兩邊的影壁上各有一行模糊的字,風吹雨打之下字跡已經看不清楚,不過敖沐陽知道寫的是什麼,他早就牢記於心:
“路雖近,不行不到;事雖小,不為不成!”他喃喃說道,入目所及之處,皆為破敗。
看著這破爛校園,敖沐陽心裡有一種無力感。
就這樣的學校,怎麼讓孩子們回來上學?他以為縣裡撥款已經將學校修繕過了,現在看來所謂的‘復學’就是個噱頭罷了。
不過此時校園裡好歹有一些活力,有幾個少年在裡面忙活,帶隊的是鹿執紫。
此時的鹿執紫和他剛見面那會不一樣,她頭上包了塊布做頭巾,身上換了一套迷彩服,手上戴著勞保手套,俏臉上有一塊塊灰塵,哪裡還有之前風采動人心的姿態?
敖小牛看到了敖沐陽,叫道:“陽叔,你來了。”
鹿執紫回過頭來笑道:“太好了,又多了一個人。”
敖沐陽苦笑道:“抱歉,我很早就出海了,不知道這檔子事,要不早來幫忙了,對了,就你們幾個?”
“還有我。”灰頭土臉的敖富貴從窗戶冒出頭來,他直接光著膀子,汗流浹背,好像泥人。
既然來了學校,那沒說的,他得下手幫忙收拾。
可這一下手他有點懵,學校太破爛了,要收拾出來太難了!
而且這活也不應該是老師帶著學生幹,他掏出手機道:“先不用幹了,我給村長打電話,看看這到底什麼意思,復學就這麼復?這不是胡鬧嗎?你們休息,回去洗刷,晚上我給你們做好飯吃!”
第40章 野菇子
電話打過去,一直提示不在服務區。
敖富貴擦著臉上的灰道:“不用打了,那老貨肯定出海去了,它釀的他哪天不出去?反正龍頭號從來閒不住。”
敖沐陽道:“當著孩子的面別說髒話了,得,咱們下山準備吃晚飯。”
鹿執紫招招手道:“先幫我把屋後頭收拾一下,有不少木頭堆在那裡,我怕這剛下完大雨這裡潮溼,吸引蚊蟲、滋生太多細菌病毒。”
學校很小,操場和房屋各佔一半面積,操場在東邊、房屋在西邊,之間有一道帶拱門的牆壁間隔。
房屋佈局是田字形,‘田’字內的‘十’字是兩條路,南北走向是主路,路的北面入口就是校門口,南邊是個大影壁,上面繪有雷鋒同志抱著衝鋒槍戰風雪、衛邊疆的影象。
然後,以這條路為界分別有兩排房屋,西邊兩排面積較小,前面一排是教師宿舍、後面一排是辦公室和會議室。
路東邊兩排是教室,每一排有三個房間,合起來六個房間就是六個年級,每個年級一個班。
木頭堆積在教室房屋後面,敖沐陽去看了看,多是楊木和槐木,已經堆積好些年了,蟲蛀鳥啄,破敗不堪。
這裡陰暗潮溼,加上剛下完雨,木頭上長了好些蘑菇。
蘑菇從樹皮上長出,菌蓋有大有小,大的有六七厘米,小的跟指甲蓋似的,這些菌蓋表面光滑,上頭凸起來很像斗笠,顏色是淺土黃色和奶油色。
看到這些蘑菇,鹿執紫說道:“先把蘑菇清除掉,大家小心,可能有毒。”
敖沐陽搖頭道:“沒有毒,不光沒毒,這些蘑菇還特別好吃,咱們晚飯有著落了。”
大龍山上樹多木頭多,雨後總能長出野蘑菇,他們叫這種蘑菇為野菇子,認為是草菇的一種。
但敖沐陽在京都混過之後,他覺得這蘑菇更像是一種名菌,那就是享譽中日韓的雞樅菌!
地理百科上說,雞樅菌在中國生產於雲貴川地區,其他地區罕見,敖沐陽現在細看,覺得這就是‘罕見’的雞樅菌。
特別是這些枯木上有白蟻窩,很多白蟻在攀爬,這更能證明蘑菇的雞樅菌身份:
據他所知,雞樅在自然界中會和白蟻共生,白蟻構築蟻巢的同時培養了雞樅的菌絲體,形成一個共同的生態系統。
如果這確實是雞樅菌,屋後的木頭就很珍貴了,只要有菌絲儲存下來,那條件合適的時候就會源源不斷有雞樅長出來。
雞樅號稱百菌之王,營養豐富、味道超美!
他親自出手,將長大的菌子都摘了下來,不管它們是雞樅還是野菇子,總之特別美味,這是珍貴的食材。
摘下菌子,他找了個叫敖小娣的姑娘小心拿著:“別弄壞了,咱們今晚就吃這個。”
鹿執紫擔心的問道:“真的能吃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