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部分(第3/4 頁)
如果下面的人有需求,他會全力尖持。
第四,蕭震喜歡有專長的幹部,反到不怎麼喜歡“萬金油”。第五”
總之,蕭震用人的前提首先是你得有用,一旦啟用,他可能可以容忍這個幹部的一些小問題,對於這個幹部擅長的工作,他會全力支援。也正因為這些原因,所以蕭震提拔的幹部經常能出成績,於是被上級關注,甚至重點培養。
簡而言之,蕭定這樣的領導是跟有跟頭的,只要跟上了他,掣肘那是大大的少,前途那是大大的有!王和是個聰明人,當他經過細緻分析得出這些結論之後,他的工作風格就有所改變。原本王和做事,雖然看似雷厲風行,但實際上雷厲風行地只是他的表象,他在工作中做出的任何一個安排,都是順著體制內的各種潛規則,絕不逾越,從不會落人把柄,也甚少得罪人。其手法之高明,不分行不知道,一分析嚇一跳。
但自打蕭震來了以後,王和的作風卻是強硬了很多,這個強硬主要是對政策施行人員,也就是行政人員,對下也就是對民眾,王和卻變得越發的和善可親,連舊城整修時某個民居邊的一棵樹要轉移,他都親自跑去跟樹的主人連續談了四次話,那樹主人其實最終對政府的補償方案都還是不滿意,但卻被王和的誠意所感動,竟然就此簽下檔案”蕭震對此時頗為讚賞,在兩次常委會上都專門提出來,一是表揚,二也是希望大家都向王和學習,學習這種親民的做法。
王和對蕭震的特點進行分析之後認為,蕭震可能並不會太希望那種對官職太熱切的幹部,或者至少不太喜歡那種為了官職而巴巴地湊到他面前跑官的幹部。他覺得蕭震可能更喜歡那種在處理政務上有能力的幹部,在被他“收服”之後再與他表現得親近。這其中,要數那朗柳鼎清區原副區長,現任朗柳市漢寧縣委書記鄭之鵬最為突出。
因此這段時間,王和對政務上的事情特別關心,反而沒有怎麼去特意地親近州戊,就目前的情況看。蕭震的表現也的確沒有出乎他的預料自己越是在政務上表現出能幹、肯幹、敢幹,而又不刻意地接近蕭震,蕭震就對他越發欣賞。
有了這一條,王和認為蕭震手裡這至關重要的一票,自己還是有七八分希望能拿到手的,而至少蕭震不會反對他,對他有什麼意見。只要這一票到手,其他的爭鬥,就會輕鬆許多。這麼說決不是危言聳聽,因為如果一旦蕭震這個市委書記明確反對,那麼即便他在其他方向表現得再好,省委也很有可能會直接無視掉。保證下級一把手權威,這是華夏體制內一個。人盡皆知的特點。
但是此刻的問題不光這裡有,還有一點,就是這次民主推薦的特殊性。
民主推薦的奧秘之處,在於推薦的多元性,它不是一元性。作為蕭書記與任市長,固然會說你王和的好話,把你當作候選人推薦給省裡,可是同時他們也可以推薦別人,將其他人一起作為候選人推上去。而且,在排名的主次順序、說話的輕重分量上,會有很大的彈性與玄機。
不錯,平時你王和是比較聰明、圓滑,在處理蕭、任之間的關係時平衡術掌握得恰到好處,通常情況下會兩不得罪甚至兩頭討好。但是你也別忘記,這推薦市長可不是平常時候,也不是一般的小事,在這種決定前途命運的生死攸關時刻,平衡往往意味著在走鋼絲,圓滑可能等同於滑頭、不貼心、不知己,這個時候的首鼠兩端也許就會兩邊都得罪、兩頭都落空。對任選平不太過接近,是因為以前要平衡董、任矛盾,而對蕭震不太接近,則是前面說的那個原因,但不論怎麼,總之是對兩邊都沒接近吧?那就還是有危險。也正因為如此,很多精於官場權術的大家,就像在股市或賭場上一樣,天生具備賭徒的膽略與眼光,往往看準目標奮力一搏,敢於在一人身上下足賭注,最終贏得巨大利好。最近,吳城市級機關就頻頻傳出資訊,說是蕭書蔣、任市長正在分別攛掇趙介民和杜秋聲參與市長競選。訊息是否準確尚不得而知,分析判斷下來卻也並非沒有可能。
市委惡書記杜秋聲,明顯是任市長的一員干將。任、杜二位都是本市郊區人,任在鄉鎮擔任書記時,杜是副書記;任到區裡當了書記,杜是副區長;任當市委副書記、市長時,杜一開始是市委秘書長,後來任雖然與董書記爭奪市委書記失敗,但杜秋聲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反而升任了市委副書記,這其中未嘗沒有省委領導給任選平一巴掌然後再給一個甜棗的手段在裡頭。總之任選平和杜秋聲兩人長期在一起共事,杜對任以前是言聽計從、隨前侍後,後來地位差距雖然拉近,但也可謂百依百順,而任對杜也是關照有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