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第2/4 頁)
改革開放出年來,我軍的現代化水平大幅躍升,資訊化條件下的防衛作戰能力明顯增強。但是。我軍現代化水平和遂行軍事任務能力與形勢任務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
“我同意,葉伯伯這麼做,就像當年爺爺讓大姑去做人民教師是一樣的道理,國家需要,那麼首先從自己做起、從自己的子女做起。現在我們國家的軍事資訊化建設,的確還有不少欠缺啊,需要你們這樣的高素質人才充實這個隊伍。”蕭定笑了笑道。
陳雅蓉無奈道:“影響我軍資訊化程序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大的阻力是舊的觀念、習慣,是官兵的資訊素質跟不上軍隊資訊化建設的步伐。而不是技術人員夠不夠。”
蕭定嗯了一聲,道:“軍事文化的發展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進入引世紀,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角色。作為軍事文化的最新形態,軍事資訊文化是軍事文化中最現代、最活躍、最具革命性、最有生命力的部分。大力創新發展軍事資訊文化,對履行好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歷史使命,完成建設資訊化軍隊、打贏資訊化戰爭的戰略目標,具有重要的戰略牽引作用。但是由於過去我們國家的軍隊對於文化強調得不多,這些高新科技的概念還沒有深入人心,要扭轉這些舊觀念,的確需要一定的時間。但是技術人才總是不嫌多的,一支軍隊裡面,懂新技術的人多了,才能更好地帶動那些不懂的人重視起來。”
“現在中央和軍委對我軍的資訊化建設還是很重視的。”葉玉靈說話的時候也是習慣說“我軍”如何如何,蕭震心裡判斷,這可能是受她父親的影響。
至於說中央和軍委對於軍事資訊化建設的重視,這一點倒是不假。其實所謂軍事資訊文化,乃是軍事文化發展到資訊化戰爭時期的產物。軍事資訊文化不同於農耕時代、工業時代的任何軍事文化,具有資訊時代的鮮明特點,如資訊流動的高時效性、虛擬性、互動性,思想內容的創新性、相容性、開放性,思維成果的精確性、嚴密性、共享性。等等。廣義的軍事資訊文化可以定義為人們在資訊化軍事實踐中所形成的創造能力、活動方式以及創造的精神成果,如軍事資訊觀念、軍事資訊思維、軍事資訊倫理、軍事資訊制度、軍事資訊科技以及把資訊科技運用於軍隊建設和作戰的各種理論、思想等。所以軍事資訊文化是軍事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代軍事文化力主要體現在軍事資訊文化的功能發揮上。先進的軍事資訊文化可以透過觀念先導、目標車引、精神激勵、制度規範等文化功能的發揮。為軍隊資訊化建設提供巨大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為打贏資訊化戰爭奠定堅實的基礎。
而大力創新發展軍事資訊文化,是華夏軍隊在基本實現機械化之後。中央和軍委目前新提出的要求,也是推進我軍資訊化建設的戰略舉措。用蕭哀的思維方式來說,軍隊轉型實質種文化轉型。比如美軍明確提出:“轉型始於文化。終於文化”;俄軍也提出,建設創新型文化,打造創新型軍隊。正如剛才陳雅蓉所說的,改革開放力年來。我軍的現代化水平大幅躍升。資訊化條件下的防衛作戰能力明顯增強。但是,我軍現代化水平和遂行軍事任務能力與形勢任務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影響我軍資訊化程序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大的阻力是舊的觀念、習慣,是官兵的資訊素質跟不上軍隊資訊化建設的步伐。比如。對於軍隊資訊化建設,有的官兵在思想觀念上存在一些問題和困惑。而軍事理論研究往往針對性不強。距離官兵的思想實際比較遠,官兵看了不對路、不解渴、不管用,等等。
葉玉靈點點頭道:“我爸也說,軍事資訊文化主要解決的是軍隊資訊化建設的主體人的問題,解決人的認知問題、態度問旭泛方向和動力問題。因而對我們解放軍信具化建設具有略堞飪、指導性、先行性、基礎性的重大意義。”
這句話有些寬泛了。實際上軍隊資訊化文化對軍隊資訊化建設的確具有目標導向功能,可以更新軍事價值觀念、引領軍隊發展目標、堅定官兵政治信念,從而使解放軍資訊化建設始終保持正確的前進方向。軍事資訊文化具有巨大的理論認知功能。可以幫助官兵認識和把握資訊化戰爭與軍隊資訊化建設的一般特點、規律以及我軍資訊化建設的特殊規律,實現國防和軍隊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軍隊資訊文化還具有重要的戰鬥力生成功能,它既是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的推進器,能指明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的方向。揭示戰鬥力生成模式轉變的路徑,推動系統結構的最佳化組合;又是戰鬥精神培育的催化劑,能夠促進官兵全面發展、培育官兵戰鬥精神,提升資訊化條件下的軍隊戰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