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第2/4 頁)
坐得蕭定的好處,那多愜意?
但走過了一段時間他才發現。蕭震自從去掉副字,升了書記之後,原先收斂得比較好的脾氣好像也上來了,凡是他覺得年紀大了又不怎麼懂得現代經濟工作或者企業管理的一些幹部,那是說換就換,說調就調。倚仗常委會上的絕對優勢和其本人在經濟工作領域的威望,原先張邦成在主管黨務人事時期提拔起來的一批幹部那是損失慘重。雖然蕭震一般是搞調動,而不是什麼撤職、降級。但他老兄把那麼多處在廠長、常務副廠長、或者鎮黨委書記、副書記、鎮長、鄉長這一類實權職務上的人換去一些諸如環保局、氣象局、農機局、科學技術局、地震局、民族宗教事務局甚至移民開發局這種邊緣化到了極點的單位。這也未免太那個,啥了吧?他張邦成這個區長到底還要不要幹下去的?
於是張區長就找到郝書記委婉地訴苦了一番,郝文庸書記對此也有些意見。郝文庸的意思。要不是當初省委對鼎清區的新班子人選給了一些暗示,他是不可能同意蕭定這樣年輕的幹部一步登天去做一把手的。而後來權衡了一下之後。郝文庸覺得蕭寂上去,其實也不無好處,比如邦成這人對經濟工作可能不太熟槍,有蕭定這樣一個會幹經濟的做班長。一旦把鼎清區的經濟搞上去了,邦成就能順便白得一份好資歷,對於今後的仕途會很有幫助。但他料不到的是蕭震幹經濟魄力十足一
應該說是太足換人、拉專案搞得不亦樂乎,現在又要開始搞汽車發動機了,這樣下去,別說全區。就是市裡、省裡也都知道這鼎清區的經濟就是他蕭家人一手搞起來的。那將邦成置於何地?將他郝文庸置於何地?
所以郝文庸琢磨了一下,指點了張邦成一條明路。說是蕭震這樣繼續搞下去。你這個,區長基本上就要被大家忽略掉了,你一個政府一把手不抓經濟,那你抓什麼去呢?所以你要注意,不能讓蕭震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尤其是不能讓他把風頭都出了。要知道上面的領導們對下面的幹部的瞭解,很多時候也還是要看“曝光率”的,一個完全不瞭解的幹部,誰敢亂用?
張邦成聽了之後深覺有理。但苦於蕭震對經濟上的影響力太足。接連不斷的成功讓大家對蕭震搞經濟似乎多了一份盲從,以至於他以區區鼎清區的財政就想向汽車行業進軍這樣異想天開的事情區里居然都沒有多少明面上的反對之聲,即便有不少幹部對此表示懷疑。但攝於蕭震在經濟工作上的威望,這些人目前還都處於觀望猶豫時期,沒有人敢站出來反對。
但當蕭定飛去美國親自去看那條他心目中的汽車工業:發動機生產線之後,張邦成知道機會來了。特別是當他知道蕭震這次動作需要至少兩點五億的巨量資金之後,他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先把預算用掉。
萬億,區裡本來就淨,不出來。區裡目前能夠動用的僅僅蹦0萬出頭。就算蕭震厲害,擠一擠就算一億,那也還有很大的缺口,一點五億的缺口蕭震怎麼去補?然後他再借扶植區內國有企業的名頭花掉北四萬。兩億多的缺口,他就不信蕭震搞得住!
劉文軍如此直白地說了這番話之後,張邦成的臉色就忍不住變了變。但李雲新作為蕭發“倒林”之戰的一號干將,此時說了一句更不客氣的話。
“這麼大的事情,蕭書記不在。誰拍板?誰擔得起這個責任?我看還是先放放吧。等蕭書記回來。咱們再談。好吧?”
劉文軍是區委三號,管經濟的副書記。他不贊成;李雲新是副書記兼紀委書記,他認為蕭書記不在不能決定;現在,
張邦成氣還沒順過來,孟炎已經笑呵呵地道:“張區長對我們鼎清的企業很關心。這是企業之福、鼎清之福。不過呢,劉書記、李書記還有諸位同志的意見也很有道理。蕭書記既是我們的班長。又走向來以長於經濟工作著稱。現在他不在,這麼大的事情。我也覺得還是應該放一放,等書記回來再做商議嘛。又要不了多久。再說。這個也是講究組織紀律的一種體現,林部長。對吧?”
林成南笑了笑。點點頭:“當然,孟書記說得很對,我們的黨之所以有戰鬥力,能夠戰勝那麼多艱難險阻。靠得什麼?一,就是人民群眾的支援就是嚴格的組織紀律。我贊成劉書記、李書記、孟書記和其他幾位同志的意見。這件事情還是先放一放,等蕭書記回來再做決定不遲。”
三位書記,數名常委的反婷。讓常委會上風氣頓時一變,張邦成心裡煩悶異常,蕭定人都不在這兒,自己居然還是一點不能左右局勢。這讓今後政府的工作還怎麼開展得了!
忽然。一下安靜下來的小會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