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第3/4 頁)
的市場創造大量外匯!
林強生的提議讓國內一下子看到了接觸發達國家計算機技術的曙光。中央很重視這次合作,任命了萬里同志為計算機發展領導小組組長,與林強生商討雙方合作的事宜。
林強生向計算機發展領導小組提出了和國內開展大規模的合作,或收購或合資一批半導體企業單位研究所,這樣就能讓林強生在國內一下子就擁有一家集團規模的半導體公司。這對他來說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林強生獅子大開口,張口就像萬里提出要併購國內半導體兩霸企業,上無十九廠、京國營東光廠、Shenyang和Changchun的半導體研究所和生產單位。
因為美國的計算機以及相關市場非常龐大,年產值上萬億美元。林強生的電腦公司每年就能賣出去將近30萬臺電腦。而且奔騰二代和康柏行動式是新推出的產品,目前的銷售狀況很好,每個月的銷售額都有較大提高。而像林強生這樣的計算機公司在美國還有上千家之多,這個市場是非常龐大的,它的零配件市場就更是廣闊了。
林強生還真擔心把大量訂單拿回國之後也像當初生產變速器一樣無法馬上跟上國外市場的需要而造成被動,他想一開始就來個大規模的合作。這也是迫不得已,國內除了“兩霸”上無19廠和京城國營東光廠之外,其他的公司相比國外只能算是小個頭的半導體公司,以國內落後的生產工藝,每月能交出多少合格產品都不知道。即使把全國的半導體企業都捏一塊,也許還沒日本的一家半導體企業年產量相比。規模弄得越大,對林強生越有利,將來不至於手忙腳亂。
透過和計算機領導小組的協商,林強生把一臺電腦的所需要的材料規格資料和圖紙,通通的整理後交給了國內,其中大到機箱小到一顆針腳的設計引數和圖紙都給了半導體研究所,他們拿到設計引數之後開始找國內的半導體工廠或是相關製造單位,看看國內具體到哪些工廠合適與林強生合作。
這裡邊國內還有個為難的地方,那就是林強生要求投資入股,進入企業管理層,想要生產他的電腦零配件可以,只要讓他入股並參與管理企業就行!他可不希望自己白白努力一場,然後這些企業翅膀硬了就把自己甩掉,然後一直靠著這些東西吃老本一點不知道搞研發投資技術,爭奪新的產品市場!
這種企業在後世太多了,開始和國外差距並不大,可是隨著國外廠商的技術升級,中國進入了不斷技術引進不斷追趕的怪圈!
這就讓國內十分的為難,因此萬里帶領計算機領導小組進行了廣泛的調研工作,調查並開始走訪各省市數十家半導體中小企業。
全國各個省份城市都有自己的半導體小工廠,光是研究所下屬就有好多家企業和配套單位,找到國內可以合作的生產廠家並不輕鬆,又要考慮廠子的困難,同時條件也不能太差,非常需要時間。
而林強生這邊趁著這個機會,又向國內提出了計程車公司合資的事情。
原本去年8月份的時候中央就討論過合資成立計程車公司,可是那時國務院正在研究著如何減少外資引進規模,再加上中央上級認為以80年的經濟狀況還不是需要對計程車行業大發展的時機,國內市場沒有那麼多大,配套油料也跟不上。一些領導覺得把這個事情先放一段時間再看更好,所以就一直等到了現在這個時候。
前不久中央的一些領導終於鬆了口,先就BJ的計程車公司合資看看,半年後看情況怎麼樣再往SH等大城市發展。
BJ計程車公司合資後中方佔有55%的股份,林強生一方佔有45%的股份。雖然沒有原來計劃的要佔有一半股份那麼多,但林強生並不氣餒,畢竟這裡是首善之區,計程車公司又沒什麼技術含量,能夠讓他佔到四成五的股份他也很滿意,操作好了林強生照樣能夠控制這家公司。
室內的煙霧逐漸向著視窗飄去,林強生重新坐下後看了看各車隊車隊長和副隊長還有計程車公司的其他行政後勤管理人員。小小計程車公司竟有30多個幹部,就像很多國企一樣,計程車公司這套班子人員多且雜,職務方面分工細碎零散,頭頭腦腦冗員眾多。
林強生也無意挑戰這家公司的人事安排,他們盤根錯節的攀附在計程車公司和交通系統中,誰知道這其中有哪家領導的親戚友人,養著他們也沒有多少錢,處理了他們消耗更大,索性林強生就不管了。
他看了一圈面向王進力說道:“王主任,我將派人整理公司的財務狀況,公司也將進行適度的管理改革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爭取讓咱們的新BJ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