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部分(第3/4 頁)
中頑強的生存著!”
克格魯曼感興趣的問道:“我們對中國大陸所發生的事情始終模糊不清,您可以說說,中國究竟發生了什麼?”
林強生點了點頭,說道:“中國現在正處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到處是賺錢的機會!
大概是7年前,在我十三四歲的時候,當時我就已經開始做一些小本買賣了,為了貼補家用,買一些魚肉吃,當時的我是很瘦弱的,家裡人的身體也不好,尤其是我的母親!
在做小生意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商機,城市人對服裝布匹有著龐大的需求,而他們卻苦於手裡沒有購買布匹的許可證,而鄉村當中,農民們空握許可證卻沒有錢,他們也缺乏購買服裝的需求,於是這兩方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互利空間!
我像很多發現了商機的人們一樣,把農民們手中的許可證,一種票據,上面規定了可以買多少匹布,我從農民的手中收購它們,然後再賣給城裡人。
到後來我發現,假如我能拿著這種票據直接到商店批發布匹再賣給消費者,我就能賺到更多的錢。於是後來我開了一家商店,賣布的同時還兼賣其他的小商品,因為中國當時的布票實際上就是一種硬通貨,在民間布票甚至比人民幣還堅挺,購買力很強,布匹換到了很多城市人需要的生活用品。
當然,任何商品也沒有布匹生意上賺得多賺得大,中國人多嘛,所以我也在布匹的倒賣當中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克格魯曼好奇的問道:“我可以問一下,您的第一桶金總共有多少錢嗎?”
林強生說道:“可以,那時候的人民幣還很堅挺,也由於估值過高的原因,當時1。2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在黑市上大概三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一年的時間我就賺到了25萬~30萬美元的鉅款,在我那時來說,這是相當了不起的一筆錢了!”
“哇哦,您的生意可真是賺錢!”克格魯曼驚訝的叫了一聲,對這個數字難以置信,七年前的自己還是個小小的撰稿人,一年也就賺個幾萬美元而已,買一部日本車還要攢好幾個月的工資,而這個年輕人在十三四歲就賺到了自己現在的薪資,而且還是在中國剛剛十年動亂結束的時候,真是令人難以相信啊!
他大力的拍了拍了手掌,說道:“您的少年時期的經歷,簡直像是傳奇一樣,同時您也非常幸運,能有中國這樣一個大市場,正像很多西方經濟學家所說的,中國人口眾多,如果每個中國人都能買我們一件襯衫,那就能養活所有美國人!”
林強生笑著搖了搖頭,說道:“那是不可能的,美國經濟不是靠襯衫托起來的,像您這樣的知名作家,靠的就是頭腦和閱歷!不過,中國人口眾多,市場規模確實非常有潛力,衣食住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巨大的潛力空間可以挖掘!”
克格魯曼剛要擺出驚訝的表情,不過一聽林強生這麼說也就釋然了,他笑了笑說道:“謝謝林先生的讚美,我就當您是誇獎我了,您說的也對,我們美國就有豐富的商品,我覺得企業家們也真應該好好想想了,或許他們正需要開啟中國的市場!”
林強生露出了笑容道:“我也是這麼想的!”
接著他調皮的面向鏡頭,來了一個打破第四道牆,說道:“希望看到這個節目的企業家投資家,聯絡我,我可以帶你們一起去中國發財,相信沒有人比我更瞭解中國市場!”
看著林強生的動作,克格魯曼大笑道:“啊哈,林先生,您這是在給中國做廣告嗎?”
林強生哈哈笑著說道:“算是吧,不過我還是為了大家銀行裡的數字著想!”
第六百七十九章克格魯曼的刨根問底
對於林強生這種公然的打廣告行為,克格魯曼只能無奈的笑了笑,然後說道:“您少年時期的經歷的確很傳奇,中國市場的確很令人羨慕,我想美國的那些少年時期就創業的人也沒有賺到您那麼多的錢!”
林強生點了點頭,好不自謙的說道:“確實如此,很少有人在少年時期有我那麼成功!”
克格魯曼笑了笑,說道:“估計很多美國少年看到這裡就想要行動起來了,那麼我們現在就換個話題,我可不想接到家長們的投訴!”
他換了個話題說道:“我十分感興趣的是,您當初到了美國之後的一些經歷!”
克格魯曼好奇的向林強生問道:“林先生,據說您在最初來到美國的那幾年,在金融界賺到了大錢,您的事蹟已經成為了美國金融界的傳奇,可不可以透露一下這其中的故事?我想知道,您是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