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部分(第2/4 頁)
外,很少有能夠創造效益的單位。”
聽了李偉如的介紹後,大家的神色都有些凝重,林強生向張明遠問道:“假如我投資5000萬元,國家會允許我合資這樣的兵工廠嗎?”
張明遠說道:“中央提倡軍民融合,雖然放開了很多,但合資也要看具體是哪家單位,而且還要透過中央研究決定,畢竟關係到武器的生產,這不是授權這麼簡單的。”
林強生點了點頭,向張明遠和李偉如說道:“東星集團選擇和國營626廠合作,我們將投資新式的斯太爾數控冷鍛機床和槍管制造工藝,製造高質量槍管,總投資5000萬,還包括研發生產電梯等民用產品,我們可以現在就簽訂投資意向書。”
張明遠點了點頭,笑道:“國內的軍工企業開發電梯的已經很多了,不過引進外資也是個有益的嘗試。”
李偉如說道:“據我所知,你省的Q市建華機械廠也是一家軍工企業,生產手槍、散彈槍等軍用產品,他們也在開發電梯產品。”
林強生說道:“這家企業我知道一些情況,我在Q市投資了一家微型車生產企業,建華廠向我公司提供盤式制動器等零部件。”
張明遠提議道:“如果可以,就把626廠和建華廠一併抓起來,怎麼樣?你不是要生產電梯嗎,建華廠就有這個基礎!”
李偉如笑道:“在Q市還有個華安機械廠,在85年成立的,也屬於軍工單位,就三家企業一起來搞如何?”
兩人都看著林強生,這讓他很是尷尬,林強生連連擺手說道:“就626廠和建華廠吧,華安是一家生產氣鋼瓶的企業,據我所知他們的效益還可以。”
張明遠對李偉如說道:“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三家企業每一家的規模都不小吧?”
李偉如點了點頭,說道:“626廠有職工1。4萬人,建華廠有1。7萬人,都是較大企業。而且626廠還支援了一些地區的兵工武器發展,中蘇珍寶島衝突後,國家出於安全考慮,將626廠的部分生產線搬遷到了廣西桂林、甘肅天水、遼寧建昌、河南許昌等地,進行小三線建設。
這家單位在以上地區的職工就超過了1萬人,還有3萬的家屬。但是改開後國家停止三線建設,這些企業有的建設完畢,有的只建了一半,現在大部分都處於停工狀態,他們的民品開發也不是很順利。”
張明遠當然知道情況,他沉重的說道:“大家都困難啊,不能丟下他們不管!”兩人同時向林強生看去,座談會上的眾人也都看了過來。
林強生兩眼一暈,沒想到626廠的包袱這麼大,但他還是點了點頭說道:“雖然壓力不小,但是我有信心帶領這兩家企業扭虧為盈!”
張明遠笑著點了點頭,欣慰的說道:“我會向中央請示這件事情,軍民結合,我們就要探索不同的發展道路,國家到了這個時候必須往前看,往前走才有出路。”
第八百九十章全球防禦公司GDC
國營626廠也就是慶華工具廠,廠長劉述民得到了國家機械委員會的通知,他馬上帶著技術組從邊陲城市黑河的縣級市北安趕到了省會濱城,還有Q市的建華廠廠長劉柱國也得到了通知,要與東星集團合作。
兩家企業的廠長在來之前都帶著疑惑,但是在參觀了東星集團之後,兩人都對這次合作有了一些期待。
626廠的原總工程師,兵器專家,兵器工業部第55研究所,即長。春工藝裝置工藝研究所主任趙瑞之帶隊也到了濱城,見到了G36突擊步槍。
趙瑞之對槍管擠壓工藝、鍍鉻工藝都很有成就,曾主持過626廠的裝置改進工作,他畢生從事槍械的研究,製造和生產管理,在國內槍械研究、生產領域屬於頂尖人物。如果朵英賢是設計師,那麼趙瑞之就是工藝專家,專管槍械的生產和製造。
林強生對趙瑞之的到來非常歡迎,沒想到家門口就隱藏了這麼一位大神,他誠懇的聘請趙瑞之擔任G36突擊步槍的工藝顧問,聘請55所參與G36專案。
接著,在李偉如的見證下,他與慶華工具廠、建華機械廠簽訂了產品授權書,委託他們製造3000支G36突擊步槍,這批貨將提供給****特種部隊使用。
因為這是第一次裝備部隊,關係著G36在中國軍隊的前途,林強生和趙瑞之、劉述民等人都非常慎重。
劉述民在見到了這款槍之後就知道慶華工具廠的未來就看它了,他們一定要把G36攻關下來,只有這樣才能讓626廠重新崛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