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部分(第3/4 頁)
不少!”
“楊廠長知道豐田汽車的第二任社長石田退三這個人嗎?”林強生問道。
楊寶樹道:“日本人的社長就是中國的廠長和總經理吧?”
林強生點了點頭,說道:“石田退三在1950年接任了豐田汽車社長的職務,在日本汽車產業界他獨樹一幟,為豐田後來的發展打下了極為堅實的基礎。
我覺得他有一條經營理論,是非常正確的,對中國的轎車產業的發展尤為重要,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
“是什麼理論?”楊寶樹連忙問道,其他人也非常感興趣。
“石田退三在任期間,提出了裝置第一這個理論,他主張有多餘的錢就投到裝置上來,不能用人力提高效率,要用機械來提高。投入人力不如投入裝置,用裝置競爭來制服他人。他在豐田推行,對裝置要有‘捨得花錢’的想法,豐田汽車於1959年的元町工廠建設時實現了他的理論,從而在世界進入汽車時代的起點上,成為豐田超越式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楊寶樹和隨從人員靜靜的聽著,一些工人也聚集了過來。
林強生繼續道:“雖然石田退三的想法是從節省人力投入、用機器代替人工,這個角度出發的,但他的這個理論也有其重要意義,捨得在裝置技術上花錢,不斷更新工藝裝置,從而讓汽車產品不再侷限於人工製造的水平上。
而數控化,會讓汽車的品質隨著機器裝置的更新精度的提高而不斷進步,在歐美汽車業整體進入衰退時期,日本汽車企業尤其是豐田汽車卻在大規模的改進裝置,努力提高生產效率和機械加工工藝,他們的轎車不斷的提高品質,很快在世界汽車市場上佔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這就說明裝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把其地位提高到第一的位置上也不為過。這就是我對發展汽車企業的一點見解!”
楊寶樹覺得林強生的話有些在理,成飛能製造戰鬥機,但對汽車這種大工業化的產物還真的不一定能搞定,難就難在了裝置上。
這時旁邊有一位老工人對林強生說道:“小夥子,你這是為裝置論,在過去是要犯錯誤的,自力更生這個老傳統不能丟啊!”
林強生對老工人說道:“現在不是過去了,過去我們能造出紅旗那樣的轎車,可是現在那樣造出的紅旗有什麼用?”
老工人皺著眉頭,說道:“雖然現在不是過去了,但是我們也不能丟掉一些老傳統,像你說的裝置是重要,但也需要花費很多寶貴的外匯!”
楊寶樹看到這位老工人,向他介紹道:“雲師傅,這位是東星集團的董事長林強生先生,這次我邀請他來參觀我們準備的汽車廠區。東星是濱汽和哈汽等汽車企業的股東,同時還生產汽車發動機和變速器等重要汽車零部件,在國內汽車行業中的名氣是很大的!”
他轉頭又向林強生說道:“這位是我們廠的雲自強師傅,八級鉗工,我專門請雲師傅帶領裝配組,來組裝那臺捷達轎車!”
林強生驚訝的說道:“俗話說,三分在製造,七分在安裝,8級鉗工,雲師傅敬仰了!”他向雲自強行了一禮,語氣和動作都十分尊敬這位老師傅。
老頭點了點頭,對林強生的態度很滿意,剛才兩人的爭執老頭也沒放在心上,他略謙的說道:“說的誇張了,如果製造不出好的零配件,想要安裝好也是做不到的!”
“一點都不誇張,八級鉗工就證明您在各個方面都是大拿!”林強生頗為恭敬的對雲自強說道。
他是極其尊敬這樣的老師傅,尤其是八級鉗工,東星集團裡也有這樣的八級鉗工、八級車工、八級銑工等大師傅,有好幾位,而且同市裡其他企業的高階技工也多有交往。
在工業生產中,這樣的老師傅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有那麼句話,四級技工橫著走,六級廠長都不虛,八級就是老佛爺,這樣的大師傅在工廠裡很有地位,是需要供著的,因為關鍵時刻企業就指望著他們出活呢,別人幹不了的他們能幹,別人加工不了的他們手到擒來。
而眼前的這位雲自強師傅竟然是八級鉗工,就更讓林強生肅然起敬了。現在東星集團製造的高精尖裝置,還是要由高階鉗工來手工組裝,在這方面機器是代替不了人工。
鉗工不只是裝配,像車、刨、銑、鑽、磨、材料、熱處理、加工工藝、夾具設計等方面都可以涉及到,三年一個精車工,十年一個爛鉗工,學十年鉗工能懂一點皮毛就算好的了。
鉗工想要做好更難,電焊,風割,劃線,鑽空,維修鉗工、裝配鉗工、畫線鉗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