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部分(第2/4 頁)
這年代,各個地方都是無米下鍋啊,連中央都向銀行貸款的!
於是,有的人就開始想到了一些別的招數,錢沒有,但我們有地有資源啊,我們還有大把的人力,你們這的工資高,我們要少點幾十元都有大把的人搶破頭,只要你來!
這些人想著把東星集團請到自己的地方,開公司建工廠。於是,很多地方政府就開始打起了東星集團的主意,甚至他們還動用了各種關係,在公司裡找熟人挖人脈,想著從東星把人挖走也行,這也引起了林強生的一些注意,他的態度則是無可無不可,去留隨意,該走的早晚要走,願意留下的人自然會留下!
這些年來由於省城有了東星這家企業的存在,也讓濱城和其他一些大城市有了一些不一樣!
東星的工資高,普通工人的工資就有達到幾百元一個月的,高階技工更是有達到了八百元以上的,東星集團的廠長、經理級別月工資已經達到了二三千元以上,而且還有獎金!
這樣的工資水平,在八十年代初是難以想象的,也只有一些生產特供商品的廠家能達到這個工資水平,許多東星集團的職工已經成為了萬元戶,更有甚至成為十萬元戶的傳奇人物,這在東星集團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有錢了的人,往往就開始考慮改善生活,這是人之常情,東星集團和林強生也鼓勵員工們消費,一方面是促進本地經濟發展,帶動更多的人走上勤勞致富的道路,一方面現在的錢真叫錢,八十年代初的人民幣購買力相當可觀,這個時期物價也便宜,衣食住行,比前些年那是貴了,但林強生是過來人,現在的物價比十年後二十年後那是低得太多了!
雖然不能說八十年代的蔬菜水果都是天然無公害的,肉類糧食都是純天然沒經過化學農藥的,撒可富、四月肥,但是現在老百姓花在“食”上面的消費也並不多,有了錢人們就肯消費了,吃得好才能工作好;
在住的方面,現在的房價也很便宜,雖然八十年代初國家沒有放開商品房市場,但是小規模的房屋買賣一直都是存在的,包括了那“十年”房屋交易在中國始終都沒有消失過。
現在北上廣深的房價十分便宜,林強生在這些個城市就投資了不少的房產,還組建了幾家房地產公司,跑馬圈地!
在他的帶動和指引下,東星公司內部也有不少人跟風,投資房地產,慢慢的就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這個群體有著一二百號人,而且人員還在持續增加中,雖然他們很低調,但熟悉的房地產圈內人都知道,有這麼個“濱城炒房團”的存在!
“廠房團”有專門的人負責全國各地到處的跑,尤其是在一些沿海城市,甚至有公司內部人員看到了發財的機會,辭職下海專門從事炒房!
東北人這個群體,其實大致分成了四類人,第一類是清朝之前包括清朝,祖輩都是生活在東北的土著居民或早已定居在此的人們,這些都算是土著,這類人能夠佔據東北人口的四分之一;
第二類,是清末民初時期逃難到東北的,這些人是以魯東地區人為首的闖關東群體,包括了一些河北人和其他的北方人,這些人文化水平低到了東北多以種地為生,所以發展到後來他們大部分就成為了東北的新農民。
第三類,就是新中國建立之後國家大力建設東北時期,這段時間從全中國廣泛的徵調派遣人員,來到祖國邊陲開發大東北的,這其中就包括了鐵人王進喜,甘肅人、雷鋒,湖南人。
現在鐵人的後代還在油城大慶生活得好好的,假如雷鋒不死或許其後代也會生活在東北,那就會成為新東北人,這類人以紮根城市為主,懂文化有技術的人員不少。
第四類,這類就比較特殊了,還是解放後,從全國各地陸續遷移來到東北紮根的人,這類人有逃荒的,有躲災避仇的,還有原來在家鄉吃不飽飯的,這類人還是以魯東地區為主,但是別的省份的人也有很多,比如來自皖省和一些南方省份,前者主要是在城市打零工,有企業招工就成為了臨時工,好一點的混成了正式工。
後者多為手工業者,木匠、賣眼鏡、修手錶的,這些人基本都在城市裡找活幹,有些人在改開之後成為了東北第一批富翁。
解放後,東北沒有遭受到什麼大災大難,甚至“三年困難時期”和那“十年”對東北的影響也沒有多麼大,農民們只要安心種糧食,吃飽穿暖是不用發愁的,城裡人也沒受過餓,甚至到現在有些人還十分懷念那段時期,覺得當時相當富足,他們對關內發生的事是完全不瞭解的,也根本想象不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