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3/4 頁)
“老林,喊你過來,可不僅僅是喝茶品茗這麼簡單,你得拿出點真東西來才行。”肖明宇把話題往專案上引。
林志剛呵呵一笑,道:“就知道你老肖不會放過我。”
“林局,給你添麻煩了。”李逸風趕忙說道。
林志剛擺了擺手,道:“李書記不要客氣,咱們農業局給廣大農民朋友們提供幫助,是工作職責,談不上麻煩不麻煩的,說實話我非常佩服李書記你的做法,如今的官員,有幾個能做到當了官後還能掛念著家鄉的發展?多乎哉?不多矣!”
“行了老林,拽什麼文言文?真當自己是孔乙己麼?說點實際的,你到底給李家村帶來個什麼專案?”肖明宇沉不住氣了。
林志剛神秘一笑,說道:“高山茶種植你們聽說過吧?”
李逸風聽完林志剛的話後,眼神禁不住一亮,說道:“林局,我倒是聽說過一些,高山茶,是對產自海拔較高的山區的茶葉的統稱,有高山,能產茶的地方,都可以有高山茶。林局,你帶來的專案不會是高山茶種植吧?”
林志剛點了點頭,笑道:“素聞李書記博聞強記,今日一見,果然如此啊。不錯,最近我們農業局透過市局的扶貧政策,和臺灣嘉義縣聯絡上了,從他們那裡拿到了高山茶樹種植的配方和一些種子,正準備在有條件的鄉鎮試著推廣一下,咱們沂南縣,具備種植高山茶條件的鄉鎮只有雙山鎮和梧柳河鄉,局裡對在哪個鄉鎮推廣種植爭論的比較激烈,你李書記這個電話打的是時候啊,我和幾位班子成員商量了一下,決定在李家村進行實驗。”
李逸風問道:“據我所知,種植高山茶,對氣候和海拔都有很高的要求,咱們雙山鎮雖然背靠兩座大山,但氣候啥的符合要求嗎?”
“氣候完全不是問題,因為我們的種子都是經過改良後的品種,再說了,雙山鎮因為背靠大山,氣候陰涼,平均日照時間短,是有利於茶樹生長的,另外,我們引進的和在阿里山上種植的高山茶品種還不一樣。至於海拔高度,目前尚無定論到底到底多高的海拔適合種植,據臺灣茶商所說,一般生長於海拔一千公尺以上的茶園所產製的茶葉最為優良,我想,這兩座山雖然沒有那麼高的海拔,但經過我們不斷的試驗,產出的茶葉未必就比臺灣高山茶差。”林志剛說道。
李逸風點著頭,茶葉種植,確實不失為一條發家致富的好路子,並且在雙山鎮推廣茶葉種植,是具備優勢的,它不佔用耕地,光禿禿的山上種上茶樹既保護了植被,又能給老百姓增添收入,問題是銷路怎麼辦?產出的茶葉還得經過一系列加工才能外銷,這就需要成立個專業加工廠了,對於李家村來說,前期投資這一塊就是個不小的數目,李逸風有些頭疼。
林志剛似乎看出了李逸風的想法,他說道:“李書記,前期投資,我們農業局有塊資金扶持,但不多,分散到村裡來,大概能有五萬塊錢左右吧。”
林志剛把話說的這麼明白,李逸風再聽不懂就是傻瓜一個了,他笑了笑,說道:“林局,感謝啊。”
PS:更新晚了,不好意思啊,求些推薦票支援。
第七十五章 一個圈子的形成
林志剛刻意接近李逸風,說他一點目的都沒有任誰也不會相信,在沂南縣這個貧困縣城擔任農業局長,可以說不是個肥缺,反而是個累贅,原因在於沂南縣的老百姓雖然大多數靠土地生活,對農資、農作物的需求量要遠大於其他發展快速的地區,但話又說回來了,一個貧困地區,縣財政的不富裕導致了農業局根本沒有多餘的資金搞一些扶貧類的發展專案。
林志剛為此十分撓頭,他只能藉助於和其他地區合作的模式,或是親朋好友的介紹來想方設法的搞一些先進技術或者引進一些適合當地發展的農業專案,以此來完成縣裡交予他的任務。
但是,林志剛也明白,長此以往下去,也不是長久之計,資源總有枯竭的一天,人脈更是如此,人家幫助你一次可以,兩次可以,天長日久的對你幫扶下去卻看不到一點希望,早晚有一天你自己都不好意思找上門去求人。
官場上講究個人脈關係四通八達,維繫這種關係的最重要一點是互相幫襯,人與人之間、官員與官員之間能做到相互扶持、共同進步,亦可稱之為:“朋黨”。
林志剛是個豪爽大氣的人,結交朋友方面講究個投脾氣,這一點從他能和肖明宇關係親近上就可見一斑,肖明宇不得志之前,林志剛非但沒有小看了他,反而關係越處越近,私交越來越好,可以看出來,此人的胸襟有多廣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