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第2/4 頁)
般神聖的地位。
“宋校,我去過阿姆斯特丹。”
為了將已經快要戳破的秘密隱藏起來,凱茵表現的非常自然,完全看不出端倪,她告訴他:“我高三畢業的那個暑假,和全家人去過阿姆斯特丹。”
宋校沉靜了許多,許是心頭那份猜測慢慢淡了下去,他並非害怕凱茵知道那一年的那位年輕軍官正是他,而是害怕凱茵知道他的左耳是聾的。
“是嗎?怎麼想起去那麼遠的國度?”
宋校靠向了沙發靠墊,眯眸吸了一口煙,那副神態慵懶成性。
這話,是在試探她,凱茵聽出來了,酸酸的,屬於這人的特徵,他明知道那時候她是為尋尚修文而去,卻偏偏故意這樣問她,是想看她如何回答嗎?
凱茵心裡猶豫著,還是決定裝模作樣:“你看過《雛菊》嗎?”
宋校自然是搖頭,他怎麼會看愛情電影。
凱茵說:“那部電影是全智賢出演的,雖說故事情節老套,但是很感人,我難過的不是他們最終沒有在一起,我難過的是男主暗戀女主的那些日子。”
宋校的眼睛,忽明忽滅。
“那個故事發生在阿姆斯特丹?”
凱茵點了點頭。
雖然知道她在撒謊,但是他的心不可否認的受到了撞擊,當她說“男主暗戀女主”這些字句時,宋校是感慨的。
他也曾為愛吃過苦,受過傷。
什麼都不必說了,宋校溫柔的揉了揉她的發頂:“好,就去阿姆斯特丹。”
蜜月之地,卻是故地重遊,不知真當那日身臨其境,看內城河,睹達姆廣場,會不會又是新的一番感受?
凱茵覺得,這一趟未知的旅行,是她人生最有意義的一件事。
五年前,如果她沒有去阿姆斯特丹,今生還會不會與宋校不期而遇?
晚間,宋家餐廳異常熱鬧,一桌不夠坐,加了一桌,兩家長輩主桌,晚輩附桌,唯獨身為晚輩但又同樣身為婚禮主角的宋校與凱茵,在爺爺的吩咐下,坐在了主桌上上座。
一個短短的下午時光,兩家已經融為一體,十分投緣,都那樣友善、和藹。
桌上,張婉全權代表爺爺奶奶與宋守正,敬凱茵爺爺奶奶與外婆,然後敬薛玉珍和蕭俊峰、二姨二姨父、小姨小姨父、凱茵的舅舅舅媽,處處招待周全,也難怪宋守正喜歡她,能完完全全將宋家交給她。
“親家各位,明日是國慶大典,守正部隊繁忙,已經多日沒有回家,明日上午待國慶大典結束後他在釣魚臺國賓館等候親家各位,在國慶祥和喜悅的這一天裡熱烈歡迎親家各位的到來,招待不周之處,還望親家各位海諒。”
這話說的是極為妥帖,又知禮又大方,還將女方一家擺在高處,能被紅門如此厚待,凱茵心生感激。
她去看宋校,溫柔的目光中宋校正在低頭品湯,凱茵很喜。
這一晚,宋家真可謂熱鬧非凡,因為有了這麼多位遠道而來的客人,爺爺奶奶闊別許久的快樂重新回到了體內,與人寒暄雖少,但一直吩咐廚房製作新菜,命傭人照顧小輩那一桌,還時刻為主桌鞍前馬後。
像爺爺說的,舊社會都是窮苦的工農階級,宋家門楣雖高,但經歷過舊社會,不會眼高於頂看不起人,凱茵被善待厚待,就是最好的證明。
桌上的二姨、小姨以及舅媽,都有不同程度的豔羨,或羨慕凱茵嫁入高門,或羨慕凱茵覓得佳偶,那死心塌地為凱茵高興的,還是爺爺奶奶、外婆,還有爸爸媽媽。
晚餐最後,宋校向各位公佈了他與凱茵的蜜月旅行地:阿姆斯特丹。
當這五個字從宋校低沉好聽的聲音中傳遞出來時,凱茵這一邊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尷尬,因為什麼大家心知肚明,宋校也心知肚明,不知道的,是宋家的人。
五年前去阿姆斯特丹源於一個小女孩不辭山長水闊去找她的愛人,家裡每個人甚至都還記得,尚修文第一次出現在酒店客房時身穿的服裝。
這天夜晚,天空星星尤其繁多,用過晚餐的各位,三三兩兩離開餐廳,飯後消食,大家漸漸在林蔭蔥蘢的庭院深處消失了影蹤,都在美不勝收的夜色下散步、秘聊。
凱茵被宋校牽出餐廳時看見了秦嶺的目光,隨即那樣的目光投到了地上,最終以背面對她。
也權當不見,與宋校走向了小樓深處的後山。
越過潺潺溪流上的拱橋,沿著鵝卵石樹徑徒步,蒼壯的樹嫩綠的葉,清冽渾厚的大自然氣息,頭頂一盤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