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1/4 頁)
向予菲則在一旁笑了笑,同時又覺得心臟繃緊,隱隱約約傳來痛的感覺。張秋,你到底是花心還是沒心沒肺?你心裡到底裝著誰呢?
第二百零二章合夥指數(第二更)
今天已經是張秋下達設計市場分析程式架構的第三天了,該是研發部員工們交作業的日子了。
一到公司,張秋就問他們方案是否已經搞出來了。大家自然無論完成的還是沒完成的,全都交了上來。
檢視了一遍之後,發現只有四個人的是寫完整了的。這四個人就是凌墨漪、林小白、楊宇航以及李翊君。
由此可見,閃光的人,自有其亮點。在正式做事之前,他們就能進入張秋的視線,現在看來,確實是有過人之處。
不說工作能力如何,至少這份態度,就是值得肯定的。
對比了一下這四分完整的方案,卻以凌墨漪與楊宇航的最優。李翊君與林小白的,都有所欠缺。
張秋分別叫了他們四個人進來問對,問問他們這樣設計是為什麼,靈感來自於哪裡,要怎麼樣去實現,還有什麼改進的地方。
如果問過之後,張秋再注意一下他們每個人所答,心裡已經有了答案。
“顧客分析軟體的名字,我取名為‘合夥指數’,顧客分析軟體專案組也正式定名為‘合夥指數專案組’。”張秋道。
張秋說完,李翊君立刻就讚道:“合夥指數!這個名字好啊!既是公司的諧音,又點明瞭做生意的精髓。好名字啊!”
大家紛紛瞥了李翊君一眼,心道,馬屁精。
張秋看了一眼李翊君,笑了笑說:“這次的專案經理,已經決定了,就是楊宇航。”
“這次的程式框架,他寫得其實也還算中規中矩,但是他卻是最用心的。你們都只是去百度了一下,客戶分析軟體,需要那些功能,然後就開始寫程式框架了。”
“而楊宇航。卻是親自搞到了各大電商的商家賬號,親自進後臺去檢視了,體驗了,網店後臺擁有那些功能。說到客戶分析。無疑是網路電商做得最好,因為看不到真人,就只能透過各種資料來分析客戶,一個個客戶產生一個個資料,一個個資料匯聚起來,成就大資料系統。”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實體店的大資料系統。”張秋道,“總所周知,實體店與網店不同。網店的每一個人,都有賬號。沒有賬號也有ip地址。這樣一來,客戶所訪問的每一個頁面,都有著相應的記錄,這個客戶叫什麼名字,是哪裡人。從什麼渠道進入網店,訪問了網店的哪些頁面,檢視了什麼商品,在什麼頁面停留了多少時間……等等這些,都有清晰明確的記錄。這就為商家收集資料提供了依據。”
“而實體店!每個人都不會把名字掛在臉上,也不會把自己從哪裡來的,更加難以知道他具體看了哪些東西。看了多長時間,上次看了什麼這次又看了什麼。這是因為電腦不認識人,而人又因為記憶力有限,記不住太多東西。這就為實體店的資料收集,製造了困難。”張秋道。
“所以,我們這個軟體的目的就是。透過軟體識別每一個人。記錄每一個人來店的次數,在店的時間,看了什麼商品,買了什麼東西。上一次來了多久看了什麼,這一次又來了多久看了什麼……等等。總之就是電商網店能夠做到的,我們透過這個軟體,也能讓實體店做到。”張秋道。
“這樣聽起來,似乎有些匪夷所思。所以許多人放不開手腳去設計,然而我卻跟你們說過,核心技術由公司提供,你們儘管去設計框架,不怕某種功能實現不了,想到了就設計出來。然而真正去這樣做了的,就只有寥寥幾人。而這其中,楊宇航做得最好,最認真。所以,他是這次的專案經理。怎麼樣?還有沒有異議?”張秋說。
“無異議。”大家一起回道。
“好了,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張秋道,“楊宇航,現在就由你帶著大家,兩天之內按照你這個框架,把基礎程式碼全部寫好,再交給我稽核。我們要在最快的時間裡,做出第一版的軟體!”張秋道。
有了軟體框架,就可以填寫基礎程式碼了。這些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純屬苦力活,跟搬磚差不多。這也是程式設計師最常做的工作,所以時常有程式設計師戲稱自己為碼農,或者it界搬磚工。
交代完了之後,張秋進了辦公室,躺在了躺椅上。
陳蘭這個助理不在,張秋身邊也每個伺候的人。現在想享受的時候,才發現有些不習慣。不過想來,自己把助理當秘書用,似乎也不怎麼好。不過陳蘭也不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