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了定神,“……我雖然不知道他跟省委組織部的陳副部長是什麼關係,但想來關係不淺……聽我們分局的出警民警說,他竟然跟陳副部長幹了一架……更奇怪的是,陳副部長馬上還給我們局長打電話,讓我們局裡趕緊放了他……”
說著,孫茜掃了一眼驚訝的石青三人,又繼續道,“第二天早上,我坐公交車上班,剛巧看見他從省委小家屬院裡出來。”
三人正在說話間,夏天農恰好從書房出來,剛好聽到孫茜在說著安在濤的事情,不由心裡一動。他緩緩在沙發上坐下,沉吟不語。
石青張了張嘴,想說什麼還是沒能說出口來,頓了頓才道,“小茜,你會不會認錯人了?”
孫茜搖了搖頭,“不,絕不可能,我記得太清楚了,肯定是他。”
夏天農突然插話道,“曉雪,那天是不是安在濤讓你打聽陳近南來著?”
夏曉雪一怔,這才回過神來,“爸爸,是啊,那天小濤問我……不過,我覺得這不可能,小濤如果有這樣一門關係,他絕對不會瞞著我的。”
夏天農長出了一口氣,“有些事情,未必像你們想象的那麼簡單——不過,我可以告訴你們的是,安在濤遇襲之後,市長蒙虎曾經接到過省委組織部陳副部長的電話,而據說杜書記也接到一個來自省委的電話……這麼說起來,似乎還真是……”
夏天農霍然站起身來,“曉雪,你找機會問問小安吧。”
=============================
安在濤回到晨報,一路小跑走樓梯去了黃澤名的辦公室。輕輕敲了敲門,門便被趙策從裡面開啟。
趙策招呼道,“小安,快來。”
一個矮胖男子站起身來笑著向安在濤打了個招呼,“小安,還記得我嗎?”
黃澤名哈哈一笑,起身招了招手,“小安,奕辰這個省報大記者親自來到濱海做這個高架橋的報道,你們好好聊聊,弄出一個思路來——老趙,你帶奕主任和小安去會議室吧。”
039章【內參】
內參有很多種,形式不一有一種是媒體參與編寫提供上層決策的內參,而高層流轉的內參很少能流到基層來,算是一個解釋吧。
奕辰和安在濤一起跟在趙策的身後,向會議室走去。
劉琦迎面走來,跟趙策打了一個招呼,又斜眼瞥了安在濤一眼,便跟安在濤兩人擦肩而過。
進了會議室,趙策給奕辰倒上一杯水便離開。奕辰手裡把玩著自己那支黑色的英雄鋼筆,兩隻小眼睛隱隱透出精光,他從自己的資料夾裡取出一份內參來,推了過去,“小安,你先看看這個。”
內參上有一個稿子被奕辰用紅筆畫了一個圈圈,標題叫《高架橋、城市規劃和經濟發展的三個命題》。
“……國際流行的趨勢是拆高架橋,而不是建。從國外修建高架橋的歷史看,1964年日本為舉辦奧運會修建了大量高架橋,開創了世界城市建高架橋的先河。以後,美國、歐洲相繼也修高架橋,但不多也不長。進入20世紀90年代,國外開始拆高架橋。美國波士頓、芝加哥均開始陸續拆除城市裡的高架橋,城市道路的發展轉向建地下隧道,地面則儘量留給人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此外,還有日本、瑞典、挪威、芬蘭等國家也相繼拆高架橋。西方主要發達國家進入後工業化時代和後機動車時代,更加強調人性化的城市環境。很多發達城市只有很少的高架道路,並且對於高架、地鐵、輕軌等交通建設方式都有很好的規劃……”
匆匆看完這個稿子,安在濤心裡暗暗點頭。這稿子列舉了國外很多國家拆除高架橋的做法和經驗,從不利於城市整體規劃、不利於經濟發展、不利於城市精神塑造這三個方面,用翔實的資料論述了高架橋存在的巨大危害性。這些理念放在安在濤生活的前世,非常尋常,但在這90年代末期,卻還是比較超前的。
安在濤微微一笑,“奕主任,有了這稿子,我們的高架橋報道就有了現成的思路……”
奕辰小眼睛眯縫起來,突然低低道,“小安,這稿子是中央某領匯出國考察之後所寫的調查報告,雖然稿子肯定是秘書代寫,但思路卻肯定是這位領導的。小安,這就是一種傾向——拆除高架橋建設地下鐵路或者隧道以及寬闊大馬路,是將來國內交通發展的大趨勢……目前,國內很多地方都有這種高架橋——而東山省就濱海這一座高架橋,你想想看,如果濱海的高架橋拆除開了國內的先河,那麼……”
奕辰的話戛然而止,嘿嘿笑了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