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4 頁)
前提出的共同富裕標準是每個家庭都能買轎車,為此才搞出一個德國大眾汽車公司。現在美國和歐洲的很多國家已經實現了這一點,日本也實現了,比起咱們,他們就是共同富裕!再來說咱們淮西縣,每個家庭分七八畝地就能搞出共同富裕嗎?顯然不能!左書記,我是說句真心話,咱們搞地方經濟建設真的不能唯中央論,唯中央論是幹不出成績的,中央讓咱們停,咱們得快點跑,中央讓咱們跑,咱們就得向前飛,要不然的話……全國那麼多縣,誰知道中國還有一個淮西縣啊,又有誰知道淮西縣的縣委書記是您啊!”
這話說的有水平啊,舉重若輕,既將左良喜那番看似很嚴肅的教訓反駁回去,又轉個彎的沒有得罪左良喜。
左良喜一聽就知道楊少宗真的不簡單,至少不是他想的那麼簡單,他不由得從桌上那盒中華煙裡抽出幾根,給陸達強和楊少宗都散了一根,自己也點上一根默默尋思著,在心裡掂量著。
他越琢磨越覺得楊少宗的這番話很有點事情,就忍不住的問道:“小楊同志,那你說說……你在旗山想要怎麼實現共同富裕啊?”
楊少宗笑一聲,道:“說難不難,說易不易。我目前的想法就是不唯中央論,繼續在旗山保持集體經濟的大模式,利用集體資金搞食品加工業,賺錢之後投入到公社中搞大規模養殖和果林大種植,由此反向深化我們的食品加工業的發展,實現農業和工業相結合的協同發展。等我們透過這一系列的發展積累到足夠的資金,我打算在公社成立一家旗山農業經濟合作社,這家合作社屬於企業性質,由公社授權合作社經營公社的集體土地和其他農業專案,所有社員都是合作社的股東,同時實現公社內部的政經分離,實現公社的地方政府正常化管理,同時保留公社集體經營的大基礎和大方向。”
“不錯……很好!”
左良喜不由得讚歎一聲,又道:“你這個想法確實是很好啊,而且是可以推廣的……那你再說說後面還有什麼想法!”
楊少宗則續道:“合作社成立之後,我就會繼續讓合作社利用資本優勢搞大投資、高科技、大產出的新農業,比如說,我們學習國外模式投入玻璃大棚種植,反季節銷售果蔬,引入國外的優良品種,按照國際標準實行農業生產,農產品出口外銷。我們在本地搞大規模養殖,至少有三十萬頭生豬的存欄量,再將那十幾萬畝的荒山改造成果林,學習國外經驗在旗山搞旅遊產業,搞農業的科技研究,爭取將我們的農業產值做到十個億,社員們年底一分紅,加上勞動工資和獎金,年收入都能超過一萬元,只要我們做到了這一步,我們淮西縣說是在旗山證明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實現了農村地區的共同富裕,我相信是沒有人能反駁的!”
“對……對,對啊!”
左良喜驚訝無比的連說了三個“對”字,心裡愈發讚歎不已,他又和楊少宗稱讚道:“你們郭縣長沒有說錯啊,你這個小同志確實是有過人之處,絕對不是一般的年輕幹部,破格提拔是很正常的,應該的。”
說到這裡,他很用力吸了一大口煙,似乎是經過了非常慎重的思考才再叮囑道:“小楊,你要這麼搞是真的可以的,但書記呢……當著陸總的面,我要和你說真心話,如果你真想這麼搞,你必須寫一個關於新農村,特別是關於你們旗山地區的發展報告,將你的想法都寫出來。到時候讓陸總在省社科院找幾個專家幫你參謀一下,花點錢,讓他們修一修,改一改,後面繼續讓陸總想辦法將報告透過省委政策研究室的路子直接送到省委。千萬不要從縣委和地委這邊走,否則就算我不貪,別人都會亂七八糟的在上面修修改改,改什麼啊,就是想在上面署個名,署到最後就沒有你的名字了。”
楊少宗默默點頭,他最近其實也一直都有這個考慮。
陸達強這才鬆了口氣,也終於明白左良喜並不是不給他面子,而是在試探楊少宗的深淺,這就大笑道:“這個事情簡單啊,小楊,你提個大綱就行,我等幾天就去社科院找幾個人幫你參謀一下。”
隨即,他又和左良喜問道:“老左,這個事情……你熟悉啊,你說最好是送到誰手裡?”
左良喜繼續用力的吸菸,想了片刻才道:“走省委政策研究室的路子是最正確,名義上只是做一個調研報告送上去,如果是這樣……最好送到省委副書記羅春霖那裡,他年初剛從中央發改委調任下來,在省裡沒有派系的問題,正好也主管著省委政策研究室的工作,而且他有門路直通天,只要他看中了這個報道,那是絕對有可能直接給你通到天上去。另外,就算這個報告沒有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