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7章 何為大地(第3/4 頁)
嶽川不一樣。
他經歷過資訊大爆炸、知識大爆炸時代。
他見過各種腦洞,各種猜想。
同時,他又有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科學、嚴謹、通俗。
此時此刻,諸多知識、資訊碰撞、衝擊,在腦海中水乳交融。
一種全新的視角,一種全新的理論,在腦海中緩緩形成。
大地並不是人們認知中的“腳踏實地”。
實際上,大地是一個類似卵的巨大存在。
沒錯,就是孕育盤古的那個巨蛋。
嶽川不知道其他世界的大地是怎麼回事,但嶽川能確定,大周世界的大地是活的。
大周世界所謂的“天道意志”並不在天上,而是腳下的大地。
其他一切,都是“大地”的附庸。
比如人和自然萬物賴以生存的土壤,只是這個巨蛋表面的塵埃。
對人而言,那是深厚、肥沃的土壤。
對巨蛋來說,些許風霜罷了。
這個巨蛋是活的,它擁有生命的溫度、熱量。
只是這種溫熱遠遠超出人的承受極限。
人太渺小了!
巨蛋有呼吸,有脈搏,它也在週期性的呼吸吐納。
只是,這個週期太漫長了。
漫長到超出人族的觀測極限、記載極限。
世界每隔幾千萬年一次的寒熱變化,就是這顆巨蛋在吐氣、吸氣。
這種超越認知的力量,比上古神話《山海經》中燭九陰睜目為晝、閉目為夜更加誇張。
這顆巨蛋表面柔軟,只是這種“柔軟”對於人和其他生命而言,還是過於堅硬,過於厚重。
這個巨蛋表面在不斷蠕動,沿著一個方向不斷運動。
巨蛋有兩個端。
一個是出口的端,一個是入口的端。
大地由內向外不斷噴湧各種物質、能量。
就像生命的排洩一樣。
這些物質和能量以出口端為中心,不斷向四面八方輻射。
而這個點就在太平洋中。
這個點為中心,四面八方皆是海洋。
而且是海洋深度非常非常深。
因為這裡的“運動”最為強烈,也最為快速。
物質不斷向四面八方輸送,根本來不及堆積,也就無法形成陸地。
與這個點相對的就是“入口端”。
各種物質從四面八方匯聚到一起,然後向下沉沒,重新回到大地深處。
如此,完成一次“吐納”,一個“周天”。
這個“入口端”就在大陸的最中心處。
因為各種物質在這裡匯聚,堆積速度遠遠大於沉降速度,必然造成陸地。
陸地不斷隆起,最終形成高山。
說到這裡,嶽川已經明白了。
所謂的“入口端”就是新疆、西藏一帶。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就是傳說中的“崑崙”。
世界屋脊、最高峰,也就在這附近。
也正因此,這片區域板塊運動非常活躍,時不時就會有地震出現,而且是高強度地震。
這在內陸地區都是非常罕見,也非常反常的。
事實正如嶽川猜想。
大地在這種運動中不斷成型,並且向嶽川熟悉的模樣發展、變化。
嶽川不由想起在土地廟時的日子。
當初教胡二冶煉金屬。
自己將礦石碾磨成粉,然後放在陶器上,透過敲擊的震動,令其中不同成分的物質分離、分層。
同樣的力,不同物質的運動距離、運動軌跡,都是不一樣的。
就拿投擲來說。
塊頭大、分量重的物體肯定運動距離短,最早落地。
反之亦然。
大地“出口端”噴發的能量、物質也同樣如此。
它們會快速分離、分層。
就形成了嶽川眼前波浪狀的線條。
就像子申甩動玉簡,在視網膜上留下的一道道平行曲線。
在能量上,它叫靈脈。
在物質上,它叫礦脈。
嶽川忍不住將那一條條歪歪扭扭的曲線和上輩子地理課上的礦脈分佈圖互相對照。
果然,在環太平洋一帶,礦藏豐富得令人髮指。
就拿銅來說。
北美洲、南美洲的西海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