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織毛衣的賺錢大計(第1/2 頁)
“瀟瀟,你知道網路遊戲嗎?”
“知道,以前有聽同學說過。”
“那你喜歡玩嗎?”
“不喜歡,沒意思,我拒絕!”
姜誠溫水煮青蛙收徒機會才起了一個頭,就被溫瀟艾拒絕三連了一波,姜誠收徒計劃算是剛出生就夭折了。
為此,姜誠只能進一步迂迴的向溫瀟艾進行提問,企圖以此慢慢攻略溫瀟艾。
“瀟瀟,你為什麼要織毛衣?”
“織毛衣當然是為了穿啊!”溫瀟艾聽到姜誠問了一個笨問題,頓時沒給姜誠好臉色看,白了姜誠一眼。
“我的意思是,你為什麼要在機房織毛衣?單純是因為無聊打時間嗎?”姜誠補充問了一句。
“當然不是了!我織毛衣,還不是為了給弟弟妹妹們穿,馬上冬天就要到了,弟弟妹妹們衣服肯定不夠穿,如果沒有足夠的毛衣,怕是有不少人會生病吧!”溫瀟艾如是說道。
姜誠聞此還有些感到,但是沒想到,溫瀟艾還沒把話說完,之後又補了一句。
“當然也是為了我自己,為了錢啊!誰會那麼無聊一直織毛衣啊!還不是為了錢!”
溫瀟艾義正言辭的聲音中帶著點稚氣,稚氣裡又有幾分傲嬌,傲嬌之後帶有些許倔強,倔強的又讓人覺得很是心疼。
姜誠頓時就懵逼了!
說好的為弟弟妹妹們呢?說好的親情友誼呢?怎麼又談到錢上去了。
姜誠之後瞭解到,其實兒童村裡並不缺毛衣,但年長一些的少年少女,織好毛衣確實能在兒童村裡換錢。
換的錢也不多,無論大小,一件十塊。
當然,偷工減料,四處漏風,質量不行的毛衣,那肯定不值這個價錢的,因情況而定,有質量問題的毛衣會扣三四塊錢。
有些人或許會問,既然兒童村裡不缺毛衣,那為什麼開通織毛衣換錢這項業務呢?
這主要還是為了培養少年少女的行動能力,獨立能力,兒童村希望少年少女們,能夠自立自強,等走上社會,也能好好生活下去。
兒童村裡織毛衣這事情,主要是少女們在幹,不過堅持這麼做的人倒也不多,溫瀟艾可以說是唯一一個,堅持這麼幹,一干就是好幾年的少女。
至於溫瀟艾為什麼要這麼做,這還要從溫瀟艾小時候讀書的經歷,以及兒童村的規章制度說起。
兒童村的孩子,一般符合條件出去上學的,會選擇在七八歲的時候就送孩子們去外面上小學。
女孩子小時候長得快,開竅也更早,像溫瀟艾這樣身體精神都健全的,並且從小就懂事的,七歲就到鎮上讀小學了。
可是因為上學的時間早,並且溫瀟艾自身並不是特別喜歡讀書,溫瀟艾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就不再到外面的學校裡讀書深造了。
初中畢業的溫瀟艾才十六歲,但兒童村要等溫瀟艾成年才肯“放人”。
生活在兒童村,有自主行動能力的未滿十八週歲的未成年人,兒童村會照顧他(她)到成年為止。
有想法的少年可以在十八週歲之前出去打工,體驗社會,體驗生活,但兒童村的工作人員,會一定程度上關注暫時離開兒童村的少年,這既是對他們負責,也是對社會負責。
而這些有自主行動能力的兒童村的少年,其實在十四周歲之前還有一條出路,那就是被人領養。
不過,一般被領養的年紀都比較小,而且領養證明、手續相當複雜、麻煩。
溫瀟艾如今初中畢業了,顯然是沒遇上這種事情。
如今溫瀟艾距離十八週歲,還有差不多兩年時間,為此溫瀟艾不得不早做打算,為她自己步入社會攢好足夠的生存資本。
一般情況下,兒童村的青少年成年後離開兒童村,兒童村會放三個月的生活費用,看兒童村的具體經營情況而定,或是一兩千,或是幾百塊。
而在離開兒童村之前,少年們每個月或多或少會得到一些軟妹幣,這是國家放的孤兒保障性質的補助。
根據地區的不同,東、中、西各部地區分別每人每月的補助標準是18o、27o和36o。
而城市和農村也有所不同,具體看各地財政情況。
這些補助未必會完完全全放到少年們手中,但一定會用在少年們身上。
而姜誠所在的兒童村經營情況比較良好,兒童村日常消耗的衣食住行費用又不算太高,所以像溫瀟艾這樣的,每個月都能獲得一百多的生活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