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八章 味覺衝擊! 4000字大章!(第2/3 頁)
者,則會明白這道菜在美食界的超然分量!
畢竟,這可是流傳4300多年的‘天下第一名菜’!
解說臺上,劉華與沐沐正在為現場觀眾普及‘羊方藏魚’的歷史背景,每當說到重要字眼時,全場都會響起譁然。
“4300百多年前的菜?我的龜龜”
“彭祖?這不是我的小時候課本上出現過的人物嗎?他居然是美食界的鼻祖!”
“還不止呢,傳說彭祖活了767歲,古時候以彭祖為長壽的象徵!”
“他居然和堯帝是一個時代的人物!”
“有魚有羊視為‘鮮’,這道菜的來歷也太驚人了吧?”
“原來魚頭魚尾之間的那塊肉是羊肉啊,可是那麼薄,能藏多少魚肉?”
“別瞎『操』心,以陳沖大師在第一輪展現出來的刀功,藏多少魚肉我都不會驚訝。”
“有道理!”
“難怪陳沖師傅之前說,在沒有合適的食材時,不會輕易做這道菜,我現在算是明白了”
“三道菜中,就屬‘羊方藏魚’這道菜的擺盤平平無奇,或者說是粗糙,但瞭解歷史背景後,反而覺得這種粗糙的擺盤更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
“我現在甚至覺得被這道菜拉回了遠古時代。”
“嗯,我也有這種感覺。”
“好像嚐嚐4300年前的名菜啊!口水滴答。”
“兄弟,別想了,如果真把4300年前的菜給你吃,你會吃吐的!”
“為什麼?”
“你想啊,那個時代的調料能有現在豐富嗎?無非就是鹽啊什麼的,很難吃的!”
“不,我不同意你的觀點。正因為調料匱乏,古人才會更專注於烹飪步驟。以獨特的手法創造味道的多樣『性』。反觀現在,你覺得淡了,可以加鹽;你覺得苦了,可以加糖;你覺得酸了,可以加辣等等。總而言之,用你現在的標準去判斷古時候的菜品完全不合邏輯,也不會公正。而你現在看到的這些菜,都是在歷史長河中,不斷改進的結果。”
“沒錯,品嚐這道菜的重點不只是味道,還有這道菜所表達的含義!”
“什麼含義?”
“很簡單!這道菜創造了‘鮮’這個字,所以它的特『色』,就是鮮!”
“是不是太誇張了?照你這麼說,豈不是這道菜制定了‘鮮’的標準?”
“呵呵,標不標準咱先不管。你可以問問那些大型的羊肉館,他們在熬羊肉湯的時候,是不是先煮一些魚來提鮮!你覺得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做呢?”
“這”
“其實標準這個東西早就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無需過多在意。而且美食這種東西,哪有絕對的標準,符合大眾的認可就行了。”
…
在觀眾談論之際,評委席的評委們也在小聲交談,但他們交談的重點和觀眾不一樣,而是從菜品的外觀、香味以及成『色』進行分析。
毫無疑問的是,盤中那塊方方正正的羊肉帶著淡淡的分紅之『色』,說明陳沖在烹飪時火候控制得極其微妙,使得羊肉介於生與熟的臨界點!
少一分沒熟透,多一分肉質老!
“羊方藏魚這道菜我雖然有幸吃過幾次,但火候控制得如此完美的還是第一次。”一向沉穩的楊曉玲感概道。
“你還有幸吃過幾次,我是一次都沒吃過。以前只聞其名不見其身,今天倒是能大開眼界了。”吳衛自嘲一笑,率先拿起筷子在羊肉上戳下一小塊,頓時看見其內藏著的魚肉片。
魚片層層相疊,依然非常透亮,說明魚片被陳沖片得非常之薄!
吳衛很想看看單獨一片到底會是什麼樣子,但十幾雙筷子忽然降臨,只是眨眼功夫,一大塊羊肉就被分得乾乾淨淨!
“嗯?這樣肉的羶味也太輕了吧?不仔細品的話,基本上感覺不到。”韓志峰大感不可思議。
“應該是雪山附近的綿羊,並且是以放養為主。”劉珊珊做出判斷。
“不過,無論是什麼羊,羶味始終是很難根除的,或者說,如果沒有羶味,羊肉還能叫做羊肉嗎?所以,把羶味控制在”楊曉玲說著說著便沉默了。
“控制在什麼?”有觀眾評審好奇的問道。
楊曉玲回過神,道:“控制在有與沒有的零界點!”
“又是零界點?”評審中不知是誰驚歎一句。
楊曉玲沒有回答,抬頭看向一臉平靜的陳沖,目光充滿驚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