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大明銳士(2)(第1/2 頁)
吳起是兵法大家,戰國四大名將在他面前就是孱孫,他寫的兵法和《孫子兵法》合稱《孫吳兵法》。 在軍事上,吳起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以往的軍人都是拉壯丁,從士農工商裡五人出一個兵丁,作為士兵。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像是劉備遠征東吳,苻堅遠征東晉,士兵都是臨時徵集的。 她們人雖然多,卻缺乏訓練,對戰場指揮員的要求很高。只能打順風戰,不能打逆風戰。 像苻堅的軍隊,遇上訓練有素的職業軍人北府兵,戰事一旦不利,失敗就不可避免。 是吳起第一次提出了“職業軍人”這一說法的,他在魏國第一次使用募兵制,在全國招募軍隊,還制定了一定的標準: 手持一杆長槍,揹著二十支大箭 ,一張鐵胎弓和三日的口糧,急行一百多里,還能立馬投入戰鬥。 在缺衣少食的春秋戰國時代,這種標準是極為嚴苛的了。 經過精挑細選,吳起把這些武士編入軍隊,進行殘酷的訓練,才打造出一隻令人聞風喪膽的武卒。 就是靠著這魏武卒,吳起大殺四方,西邊大破秦軍,東邊威逼齊國,北邊痛貶韓趙,成為戰國初期的霸主。 只是煙花易逝,繁華不在。 魏武卒是一隻職業軍人,對國家財政的消耗極大,這需要一個有膽魄的君主。 魏武侯死後,魏惠王即位,吳起被排擠走。魏惠王依靠武卒繼續征戰四方,可惜志大才疏,毫無戰略眼光,消耗了吳起的遺產,河西地也被秦國奪取。 失去河西,魏惠王為了躲避秦國的鋒芒,東遷大梁,魏國的霸業也煙消雲散。 長江後浪推前浪,把前浪打在沙灘上。秦國的霸業是踩著魏國的屍體上建立起來的。商鞅變法之後,秦國的國力空前強大,秦國國君的野心也在變大。 秦國以耕戰立國,已經不再滿足安於西部邊陲,而是積極謀求東出,獲得更多的土地和軍功。東邊有韓魏兩個國家擋道,於是大秦銳士就應運而生。 大秦銳士在魏武卒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參加選拔計程車兵要全副甲冑,帶上一邊一柄短劍,一把匕首,一個盾牌,全部負重要五十斤以上。 良好的身體素質,加上殘酷的訓練,讓秦軍成為精銳中的精銳。 朱標對就是按照大秦銳士的標準,來選拔自己親軍,就是要向世人宣示其尚武的精神。 告示發出三天,來參加集訓的人是絡繹不絕,還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奇怪的是,那些平時自己放個屁都要大口吸進,小口撥出的勳貴子弟一個都沒有來。 這倒是出乎意料,難道老頭子放出風去,我失寵了? 這些紈絝子弟,不來就不來,我還不伺候呢! 由於朱標的徵召有一定選拔標準,才能選出最好的兵員。這不是一時半會能做到的,朱標就交給手下人來辦,他自己出宮來體察民情。 一行人,不覺來到一家茶館,聽到有人在說書。 這時候明朝已經立國七年,生產已經恢復。老百姓在滿足物質文化生活之外,也開始追求精神生活。 只是那時候娛樂專案單一,要想消遣時光,唯二的地方就是勾欄聽曲,茶房聽書。 青樓自不必說,那就是個銷金窟,老朱就是靠它籌集資金。 其二就是茶館,為了吸引茶客,茶樓會來一些說書人或者是一些藝伎、雜耍什麼的。 這裡人流比較多,他正好想要知道,勳貴們不讓子弟來報名的原因,就走進去聽聽。 看起來這說書的挺火,走進茶樓,裡面是人山人海,高朋滿座。 店小二看朱標儀表不俗,就把朱標領到一個雅座上。 只見那說書人坐在舞臺中央,眉清目秀,似乎在哪見過,可一時有想不起。 桌子上陳設很簡單,一個驚堂木,一杯茶,一疊葵花籽。 那人看到朱標來了,臉色忽然就變了。可是憑藉良好的職業素養,很快就恢復了平靜。 說書人手裡一把摺扇,扇子是湘妃竹做的骨,拿起驚堂木一敲,侃侃而談:“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原來是在說《三國》啊,受《黑貓捕頭》《羽林勇士》這種暢銷書影響,明朝初年出現文化興盛的態勢。 一些失業文人開始用自己的筆桿子創收,張士誠的兩個軍師,施耐庵開始寫《水滸傳》、羅貫中開始寫《三國演義》。 在明初,《三國》剛剛成書,會說三國可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可朱標對三國演義,太瞭解了,當然沒有興趣聽,聽了一會,覺得這人說的沒有意思,就長嘆一聲就走了。 朱標這是在雅座上,一舉一動都是很多雙眼睛在看。 人又有跟風心理,他一走,自然是有很多人跟著走了。 說書人眉頭一皺,接著往下說。 離開茶館,朱標接著去街上溜達,走的累了,就到一家館子,去找點吃的。 找個位置,剛要落座,就一屁股摔倒在地上。 原來是那說書人說完書,也來到飯館,還剛好坐在朱標對面。 朱標沒有看出他,他卻看到了朱標。 看到朱標氣不打一處來,所以在朱標落座的時候,就落了一個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