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龍灣之戰(第1/1 頁)
古時候受到認識的侷限性的影響,人們都很迷信,相信占卜這種鬼神之說。 更何況,當初劉伯溫在青田山上裝逼,弄了一塊立心石,說是要為天地立心。 朱標為了哄騙劉伯溫下山,就弄了個高能炸藥,把立心石給炸了,石頭旁邊還冒出一股股的青煙。 有人說是劉伯溫得道成仙了,也有人說朱元璋有王者之氣,所以他一來,立心石就碎了。 所以大家都十分崇拜劉伯溫,也相信老朱能成大事。 聽了劉伯溫的話,大家都充滿了信心,要和陳友諒一決高下。 小女子不可一日無錢,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 他們是惜命,可是不代表她們不願意拼命,當利潤可觀時,他們也願意賣命。 現在陳友諒強,朱元璋弱,他們投降了老臣,或許能保全富貴。 可政治生涯就完了,最多做個副將,帶領一兩千人的部隊, 跟著老朱打敗了陳友諒,可是大功一件,還能步步高昇。 更何況,這陳友諒也不過是隻紙老虎,為什麼就不能和他拼一下? 最終這次軍事會議,一致透過了對陳友諒作戰的計劃。 在戰略上要藐視敵人,在戰術上要重視敵人。 晚上,老朱又和主要軍事將領和謀士,徐達、常遇春、劉伯溫、李善長四人開了一個小會,商討對付陳友諒的具體辦法。 李善長知道自己的軍事素養最低,平時就負責籌備糧草,管管後勤。他拋磚引玉道:“陳友諒是漁民出身,他的優勢是水軍,如果在水上決戰,我們恐怕佔不到優勢。” 常遇春道:“我們可以把他引誘到陸地上,這樣就能發揮我們的騎兵優勢!” 他手下有一支精銳騎兵,只要陳友諒的水軍上岸,他有信心,讓他們有來無回。 接著劉伯溫就給潑了一盆冷水:“陳友諒是個大奸雄,用兵如神,為什麼會放棄自己優勢的水師,和我們在陸上決戰?” 常遇春滿臉漆黑:“當我沒說!” 劉伯溫道:“這樣,這樣···” ··· 一路勢如破竹的陳友諒在自己的龍舟上,收到了康茂才的書信。 康茂才以前和陳友諒有過交往,後來投降了朱元璋。開啟書信,大意就是:他在朱元璋手下不受重用,早就想撥亂反正,投奔陳友諒了。 康茂才在信中說,他奉命看守江東,江都地區有個木橋,到時候把木橋拆了。陳友諒的大軍就能到應天城下,重新複製攻打太平的故事。 陳友諒看了是心花路放,這些年他太順了,短短三年的時間,就佔據了南方四個省,想不飄都難。 趙普勝幾次打太平,都是和吳軍拉拉扯扯,沒有什麼戰績。就這還號稱是天完四大金剛,分明是勾結朱元璋演戲呢。殺了他一點都不冤。 一出馬就攻克應天的兩個門戶太平和採石磯,斬殺朱文遜和花雲兩員悍將。這時候老康來投降,志驕意滿的陳友諒認為這是他識時務。 以至於對潛在的危險,都沒有一點的懷疑。 陳友諒想早點打敗朱元璋,實現自己稱霸江南,甚至是一統天下的夙願。 看了康茂才的信,二話不說,就直奔江東橋。來到橋邊,陳友諒果然是見到有一座橋。 陳友諒是又驚又喜,親自坐船跑到前面,按照約定的暗號喊了一句:“老康!” 一連喊了好幾聲,都沒有什麼動靜。船順著江水,來到橋邊,猛然發現這不是木橋,是一座石橋。 陳友諒生性多疑:上當了? 可是,為什麼沒有伏兵? 莫非朱元璋在江東橋設伏? 陳友諒的船隻高大,如果是用船撞向石橋,就能把橋撞垮。這樣陳漢大軍就能一路東進,包圍應天。 這些年,老朱雖然奉行“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真言,把應天城是修了又修。 應天城牆還是沒有陳友諒的船高,只要過了江東橋,逼近應天,就能復旨太平和採石的經驗。顧慮重重的陳友諒卻擔心有詐,沒有敢前進。 這時候如果退回去,也不會有什麼事了。可近年來陳友諒是所向披靡,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就是彌勒佛轉世的徐壽輝都被他用銅錘給錘殺了。 志高意滿的陳友諒,怎麼能輕易說後退? 況且陳友諒是順流而下。如果要返回,就短時間內就會擁堵,萬一朱元璋來進攻,就危險了。 經過短暫的思索,陳友諒反而是故作聰明的在龍灣登陸,要打一個反包圍。殊不知,江東橋前面根本就沒有伏兵。 真正的伏兵就在他登陸的龍灣,當他棄舟上岸的時候,就已經步入了朱元璋的圈套, 好狡猾的朱元璋,好一個計中計! 足智多謀的陳友諒棄船上岸,想要打朱元璋一個措手不及,不曾想卻中了朱元璋的奸計。 剛上岸的漢軍就迎來朱元璋大兒子朱文正的的正面攻擊。 古時候,行軍打仗,都是看旗子行動。遠遠的看到朱字大旗,陳友諒以為是朱元璋本人,就追擊過去。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