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傅友德的覺醒(第1/2 頁)
七十個回合下來,兩人還沒有分出勝負。都不由得暗自喝彩,常遇春心說:“這人好厲害,我自落草為寇以來,從未見過如此彪悍之人!” 兩人打的難解難分,可是東吳守軍就不一樣了。 常遇春的長矛軍是吳軍精銳中的精銳,跟著老常從太平一路殺到武昌,又殺到湖州,那是在刀光劍影中歷練出的勇士。 李伯升的驍果軍雖然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又是保衛自己的家鄉,士氣高昂。 這些年經歷的戰陣少,作戰經驗也少,自然是打不過屢戰屢勝的長矛軍。 看著自己的人越戰越少,李伯升一時間精神恍惚:“悔不聽張將軍之言!” 常遇春見他沒有躲避,不肯佔這個便宜,連忙剎車,改用槍桿刺來。 “啊!”李伯升一聲慘叫,掉下馬來,摔倒在地。 李伯升爬起來,常遇春已經到了身前,挎著長矛。 “哎”李伯升以頭搶地,然後揚起脖子,慨然受死。 “你殺了我吧,拿著我的人頭,去向你主子請功!” “我不殺你!”一向喜歡殺降的常遇春居然收手了,他收起長矛說:“你是個豪傑,理應為吳王效命!” “東吳王還是西吳王?” “當然是我王!” “你還不如殺了我!” “你不投降?” “我從白駒場起事開始,跟著張王十二年了,從一個遊民,做到司徒。福也享了,樂也受了,還有什麼不知足?” “你走吧!” “你不殺我?” “你這樣的勇士不該死!” 常遇春說完,就下令鳴金收兵。 明軍紀律鮮明,聽到鳴金,紛紛後退。 李伯升首戰失利,也把他的心氣打沒了,再也沒有當初的壯志豪情。 是役,兩萬多驍果軍死傷過半,還有些士兵逃亡,兩萬人的大軍,只剩下不到五千人。 同為精銳的長矛軍由於配合的好,只損傷兩千多人。 刀還是要時常拿出來磨磨! 不然再精銳的部隊,也只是擺設! 李伯升這一路軍馬在常遇春這裡吃了大虧,其他兩路也沒有佔到便宜。 他們之所以敢主動出擊明軍,除了他出身草莽,江湖義氣很重,好勇鬥狠之外,還在於手下有太多的精兵強將。 上將嚴寬乃徐州人氏,面如紅棗,善使一杆金釘棗陽槊,有萬夫不當之勇。 他早年在家殺了人,流浪江湖,聽說張士誠舉事招募壯士,就前來投奔。 張士誠看他勇武,就收為親信,甚敬重之。 他那是沒有趕上十八條扁擔起事,在軍界排名一直在李伯升、呂珍之下,不然的話,和李伯升排名誰先誰後還真不好說。 除此之外,他所依仗的就是徐義手下的騎兵。 第一次朱張大戰,就是因為張士誠沒有足夠的騎兵處處落於下風。後來張士誠投降了元朝,成為元廷鎮壓義軍的馬前卒。 張士誠佔的都是財賦重地,投降之後,上供給朝廷大量的錢糧,給朝廷輸血。 這就等於救了元廷一命,所以元廷對張士誠這乾兒子也和親兒子一樣,投桃報李,要啥給啥,光戰馬就給了幾萬匹。 在那個年代,戰馬可是極為稀缺的資源。 張士誠卻有幾萬匹蒙古草原上的優質戰馬,組成了兩隻精銳騎兵,就是靠它們,才能在第二次反元的時候,侵佔大量的江北地。 只是和元廷決裂後,戰馬就沒有地方補充,所以張士誠寶貝的不行,戰後把這兩支精銳部隊調集到湖州和平江。 常遇春和徐達之前在江北耀武揚威,徐義心裡早就不服了,幾次請戰想要給徐常二人點教訓,讓他們知道他們吳國不是沒有人。 只是張士誠出於戰略考慮,沒有同意。 他們都是手上有雄厚的資本,所以志高義滿,就是李伯升不出城,也很難管住這兩位。 很快,他們就會為自己的輕狂付出慘痛的代價,血的代價。 嚴寬是勇猛,可是偏偏遇上了更勇猛的傅友德。 傅友德也是很早就投身義軍了,參加義軍的時候,甚至比老朱還早。 在老朱還在雲遊天下的時候,傅友德已經在明王手下效力。 只不過出身農民的他,參加義軍只是混一口飯吃,跟著一個叫劉喜喜的小頭目混飯吃。 劉喜喜兵敗後逃到蜀地投奔明玉珍,傅友德也就跟著劉喜喜去了蜀地,投奔明玉珍。 由天下共主小明王的下屬,成為天完政權的部下。 只是換了一個老闆,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他只是一個吃不飽飯的農民,天下是誰的跟他有什麼關係,還是接著混飯吃。 幾年的時間,他也從一個小兵,長成了真正意義上計程車兵。 他很勇猛,打仗都是勇往直前,哪裡箭多往哪衝。跟著明玉珍一路攻城拔寨,斬將刈旗,屢建奇功。 傅友德猛然發現,原來自己也是如此的威猛,把自己定義成一個混飯吃的農民,屬實是妄自菲薄了。 只不過,身邊的人一路被提拔,而自己始終都是不上不下的千戶,還是個副的。 草,我姓傅,也不該一輩子當一個副職吧! 可是我屢建奇功,為什麼長官就不提拔我? 直到有一天他的長官,給傅友德安排了一門親事,讓他娶妻生子,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