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太子回京(8)(第1/2 頁)
看著眼前這個恭恭敬敬跪在自己眼前的親家,李善長說道:“起來吧,你的忠心我和上位都看在眼裡,上位是不會忘記你的!” 這是要提拔自己啊,胡惟庸恭恭敬敬的磕了一個頭:“謝大人,我永遠不會忘記老相國的提攜之恩。” 老狐狸李善長對胡惟庸的表現很是滿意,但還是說道:“你要記住,你效忠的永遠只有上位!” 胡惟庸心照不宣的附和說:“是!” 李善長跟隨老朱多年,深知水滿則溢的道理,老朱都要提拔人代替自己了。 他還賴在那裡不下來,豈不是找死? 第二天,他就向老朱上了奏表:“陛下,臣自從至正十年追隨上位,至今已有二十年了。這二十年感念上位知遇之恩,臣不敢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如今臣頻頻老矣,請乞骸骨歸。” 李善長為相多年,淮西一眾文臣武將,甘願為之驅使,是實打實的淮西二號人物。 老朱對淮西勳貴動手的時候,就怕李善長登高一呼,自己做了皇帝。 朱元璋正愁找不到理由擼了他,如今他自己提出辭呈,自然是喜出望外。 他強壓制內心的喜悅說:“眾卿怎麼看?” 太子第一個出班說:“李相國追隨陛下多年,勞苦功高,此時至仕是我大明的損失。” 李善長被太子的話,噁心的一塌糊塗,明明要擼了我,還竟說好聽的。 大家都是體面人,噁心歸噁心,流程還是要走一下。 他正要說話表忠心,表示別看咱年紀大了,但是咱還能為老朱家工作二十年。 還沒有開口,就聽見老朱說:“李相國跟隨咱二十多年,兢兢業業,如今垂垂老矣,我實在是不想勞累他了。” 老朱是真夠直接的,竟然連挽留的話都不說。 這就是蓋棺定論了,李善長要說繼續發揮餘熱的話,就是自己找死了。 李善長索性也不再說話,而是看著父子兩個唱雙簧。 朱標說道:“陛下,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韓國公雖說年老,但是治國經驗豐富,臣特請恩旨,準韓國公在家留職休養,中書省日常事務交由左丞、右丞來代為處理。韓國公只用聽聞軍國大事即可。” 老李聽的是明明白白,這父子倆是要讓把他高高供起來啊。 老朱還虛情假意的說:“如此是不是,委屈李先生了?” “不委屈,這些正好,老臣也好陪陪家人。” “好,賞韓國公五十個奴婢,頤養天年吧!” “謝陛下,只是臣憂心國政,故推舉戶部員外郎胡惟庸進中書省,參贊國政。” 老朱不悅,你人都要走了,還要推薦接班人。 你當咱的中書省是你家的嗎? 還私相授受? 可是這人是淮西二當家,在圈子裡威望極高。各種利益盤根錯節,老朱也不得不給面子。 他不動聲色的說:“你親家?” 李善長聽說,連忙跪下。 “無妨!老相國舉賢不避親!胡惟庸咱也聽說過,精明幹練,是個可塑之才。咱早就想提拔他了。” 李善長是淮西黨的頭目,也是老朱的一塊心病。 就是到了晚年,朱標當了二十多年的太子了,在朝中地位是根深蒂固,老朱都要把這老夥計帶走,可以看出老朱是多麼忌憚李善長。 所以,老朱要逼著李善長退居二線,朱標也只能配合著來。 他是老朱的心病,卻不是自己的,在朱標的心裡,有很多比李善長重要的多的事情。 比如:操練新軍,發展民生,土地兼併,海外貿易,這些都比李善長要重要的多。 土地兼併歷來都是封建王朝最為要命的事情,可以說任何封建王朝不能躲過三百年週期論,主要原因就是土地兼併。 幾千年以來,封建王朝所描繪的太平盛世,就是耕者有其田。 在開國之初,那些有理想的君王,都會給老百姓土地。 呂后時期,就宣佈耕者有其田制度,讓每一家老百姓都有六十畝地。 晉朝泰康初年,司馬炎就規定,每一家都可以分七十畝土地。 隋朝開皇時期也是把土地分給農民,所以才有了太康之治,開皇之治,文景之治也是在呂后的基礎上才有的。 雖然文景之治是實行薄賦輕民,藏富於民,可是幾十年的發展,還是讓國庫充盈。 可是這樣明顯來錢太慢了,漢武帝時期,為了和匈奴打一仗,就開始任用桑弘羊進行經濟改革,增加賦稅。 在此過程中,由於沒有有效的監督機制,各級官員橫徵暴斂,強行攤派。 老百姓為了繳納賦稅,不得不變賣田地,成為佃農。 漢武帝之後,其他朝代的官員也爭相效仿,他們打著富國強兵的口號,破壞建國初期的土地政策,為他們大肆兼併土地提供方便。 要解決這個困擾中國幾千年的問題,歷史上主要有三個辦法。 一個是唐玄宗時期開始施行的限購令,他上位之初,就頒佈法令,禁止土地購買,想用行政的手法阻止土地兼併。 老實說,這個方法是不錯,可是卻勢必引起官員的反撲。 官員們可以增加賦稅,讓老百姓入不敷出,卻不能出賣土地,只能是賣兒賣女,引得人們哀聲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