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誓師(第1/1 頁)
xxx 天色方露出魚肚白。 西安城秦王府外的軍營大教場上。 三個馬軍方陣肅立場上。 馬軍前方一字排了三排神機營步兵,作三段擊列隊。 人馬如龍。 旌旗在風中飈飈作響。馬聲嘶鳴。 轉眼已經是王小龍被這個時空的新闖王臨危授命北上的三天後了。 今早便是教場誓師。 進場的只有三千馬軍和少量神機營步兵。 畢竟一萬多人的大軍還是太多了,主要都留在城外大營預備開拔。 王小龍被闖王府親兵帶領過來時,高傑已經帶領全體到場軍馬列好了隊形。 穿越眾搞的軍隊,得站軍姿,不動如山,深得後世原時空人民軍隊精神,雖然未必是天下至強,但至少全軍上下一心,紀律嚴明。 吳軍與趙軍這兩位人民子弟兵,沒有丟後世人民軍隊的臉,難怪能把中原半壁江山從北方蠻夷手中保住了。 這是原時空的李自成、張獻忠做不到的。 高傑率領一眾下屬和親兵迎了上來。 「王總兵,在下甲冑在身,不便下馬行禮了。」 兩人只各自騎在馬上拱手施禮。 闖王龍傲天改了很多軍中禮節,嚴禁了下屬向上級跪拜這些卑微又不合理無效律的禮節。 一律拱手施禮。 就像原時空的抬手掌敬軍禮。 甚至士兵手中持械時,便以手拍胸膛行禮。 反正南朝也不管。 兩人並駕回到陣中。 「闖王與秦王晚一點便會一起過來誓師。」 「高將軍,一切辛苦你了。」 王小龍知恥近乎勇。 在試驗時空的歐洲戰場,他都沒真正帶過一萬人以上的軍隊。這些不是無頭騎士,乃是活生生的人。人心難測,要管好一萬多人的吃喝拉撤,行軍打仗,絕不是隻帶過幾百日耳曼騎兵的王小龍能很容易掌握的。 需要長期帶兵作戰,甚至與士卒同甘同苦,像岳飛這樣與士卒同吃同宿才能掌握的。 這也是宋高宗妒嫉岳飛的原因。岳飛若反,估計連韓世忠也敵不過。 因為韓世忠只是個粗人沒文化的。但岳飛讀過書,能文能武。 這便太可怕了。 而這個時代的高傑,便是如南宋韓世忠這種只會打仗的粗鄙漢子,天生便對文武全才的這位王樸王總兵自覺矮了一截。 「咦?高將軍,你怎地臉色不太好?腿腳也有點抖?」王小龍突然發現高傑有點不對勁。 「出征在即,家裡婆娘……哈哈……痴纏了一點。」高傑尷尬一笑:「王兄見諒。」 「啊呀。是這樣子呀?」王小龍放眼左右望去,這才發現竟然一整排騎兵都是軟腳無力的,馬肚子都夾不住,騎在馬上都有點不穩。 他們騎在馬上不動時還好,戰馬一小跑起來,便被王小龍發現了。 始終王小龍帶領騎兵人數雖少,但試驗時空里歐洲騎兵的強悍,他是深有體會的。 畢竟他們在戰場上與蒙古騎兵對沖時,比蒙古騎兵這些自小在馬上長大的遊牧民族也絕不遜色的。人家自認只輸在盔甲、戰法和火器。 單對單對戰,歐洲騎士不輸蒙古騎兵。那都是天天艱苦認真訓練加上小國之間常常實戰打出來的水平。 現在王小龍一看自家騎士,便知道有問題了。 媽的!你們身體不成便省著點用嘛! 都淘空身子,虛成這樣還怎麼上陣打仗? 搞不好被敵軍一衝便垮了。 高傑看出王小龍臉色不渝。 「王兄弟,不瞞你說。蒙古韃子軍那有那麼好打的。兄弟們北上便是立了不惜一死的決心。」高傑無奈地低聲說道:「總不能不給人家留個種吧?!對吧?!這種事,闖王也體諒的。你放心,這一路上休養十天半月便沒事,不影響大軍作戰的。」 「……」王小龍無語了。 難怪趙軍之前會說那種話。 王小龍又想起昨夜在王府裡,趙軍對他的說話: 「別看你與高傑只有一萬多人,但各路援軍有三萬人隨後便到。 斷糧道、斬首戰、游擊戰、運動戰。十六字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這些王兄弟都懂吧? 只要讓敵人不能在當地建立偽政權便是贏了…… 並且讓北平燕王知道我們王師仍在救援他們。讓他們堅持下去不開城門投降,使得援軍大部隊能趕到,把敵人逐走,便已是大功一件。」 這些事,王小龍當然懂。 世上守城戰有希望和沒希望,差的不是一點點…… 古人智慧也不低,只是比他們少看了幾百年的歷史資料而已。 但凡有一絲希望,北平城與四周城池也不會輕易投降。 北平城池高大堅固,兵精糧足,守上一年半載絕無問題。 只要不輕舉妄動出城浪戰,過上一段時間,韃子軍必定退兵…… 大家後世看了無數歷史、小說的人了,當然知道原因。 「嗯。」王小龍:「我懂。」 當時他是點頭的。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