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4/4 頁)
蘇曉茹小時候有練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毛筆字,在她看來,這幅書法作品的行書,寫得還是相當有味道的。和她上午所突擊補習的李可染書法,還是有相當多的相似之處,反正以她的筆力,是絕對臨摹不出這樣水準的作品來。
可知道這些並不夠,在學校的時候,老師就教導她們。所謂鑑定,何為鑑?何為定?書畫作品,本質也是屬於工藝美術,不能僅僅從筆法,風格這樣比較感xìng的方面去做鑑定。要做鑑定,都必須從材料學,痕跡學上入手,結合遺留下的客觀存在,主客觀結合著分析。
否則,就是本末倒置。
她再仔細看周夏,他首先鑑定的,就不是她這樣的主觀感覺比較重的方面。
他是從材料上入手,仔細觀察所用的紙張如何,既然是葵亥chūn月,也就是1昭年所做的,距今已經有三十來年,是否有儲存三十年左右該有的氧化褳sè痕跡,痕跡是否自然,有沒有人工做舊的跡象。不僅如此,他還掏出高倍放大鏡出來,仔細觀察,看看筆墨是否已經滲入紙中,暈散是否自然等等。
只有把這些方面都仔細鑑定過之後,周夏才開始端詳起,這幅書法作品的筆鋒,風格,意境這類的東西來。
蘇曉茹覺得她確實應該跟著周夏多學學。先客觀,再主觀,這一來,比較不容易受到主觀情緒的影響,從而,做出最為客觀的鑑定結果來。如果先做主觀鑑定,有了先入之見,想不受影響都難。
當然,周夏這樣做書畫鑑定相對比較顛倒的行為,也讓旁觀者,店主老王同志打心底鄙視,他很少見到有哪個書畫鑑定行家,是急吼吼地,一來就上放大鏡的他覺得徐耀輝找來的這兩個年輕參謀都不太靠譜。但這也是他最希望見到,要真是行內高手的話,就沒他渾水摸魚的空間。
看周夏鑑定完這幅書法作品後,還是一副淡然的樣子,面無悲喜看不出他內心的〖真〗實判斷是什麼。老王又忍不住在心底吐槽他,這小
子裝神弄鬼還真是有一套,難怪徐耀輝會上他的當。
蘇曉茹跟著撐起這幅蕈白詩的行書,學著周夏的樣子,也仔細做起鑑定來。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