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第3/4 頁)
陳澤彥急忙上前,接住了聖旨,然後走到了錢老的面前,“錢老,請您過目!”
“好的,陳少!”錢老叫了陳澤彥一聲陳少,也算是賣了陳家一個面子。
但是此時,島國的剛川次郎,卻是站出來,道:“慢著,這是一份什麼聖旨?我怎麼不知道?”
唰唰!!!
所有人的目光,全部注意在了剛川次郎的身上。
“剛川次郎先生,你這是在侮辱所有人的智商嗎?先前就說過了,這一份聖旨是你們島國一千多年前的東瀛倭國孝謙天皇的手諭聖旨!是被我們華國“第九號當鋪”老闆楊邪的祖先,歷代收藏的一件藏品,也是螺鈿紫檀五絃琵琶是真品文物的證據。”錢老面色不好地說道。
“錢老,快將聖旨展開看看?”一旁圍觀上來的江省收藏界名家們,紛紛都有點動容了起來。
畢竟島國飛鳥時代和奈良時代天皇的聖旨,被華國人收藏著,真是一個重磅的訊息,而且所有收藏界人士都想見識一下,孝謙天皇的聖旨上到底寫著什麼?
錢老的內心也是有些激動,便展開了手中的聖旨……就在此時,三十八位世界級的收藏界名家,也都聚集上前鑑賞了起來。
開始的時候,這些收藏界人士,都覺得這份聖旨不可能是真跡。
但隨著鑑賞進入中期階段,對島國曆史、文獻、人文文化了解的一些收藏界人士,便紛紛不由地讚歎了起來。
“請問尊敬的威爾森先生,這份聖旨可是孝謙天皇的真跡?”媒體記者們追問了起來。
“沒錯,這的確是奈良時代東瀛倭國孝謙天皇的親筆手諭!”威爾森也是忍不住心中的激動之情,才隨口回應了起來。
可是這一句話剛剛回應而出,島國收藏界協會會長剛川次郎的臉色,卻是瞬間變得鐵青難看了起來。
但剛川次郎的內心之中的震驚,不亞於在場的任何一個人。
因為聖旨,看不出仿造的痕跡。
無論是聖旨上的印璽、孝謙天皇字跡、以及聖旨的年份質地、奈良時代的聖旨特徵,都無疑地驗證了聖旨是真跡。
“那麼錢老,您對威爾森先生的說法,持認同的觀點嗎?”媒體記者們急忙將鏡頭轉到了錢老的身上。
錢老整理了一下衣服,一張褶皺的面龐上,露出會心一笑,道:“島國人民在奈良時代,也就是一千多千年的大唐時代,被我們漢人稱之為倭奴,倭奴之國,便是東瀛倭國!而這份聖旨上,明顯還加蓋了一個漢委奴國王金印的印記,這對於全世界的收藏界人士來說,甚至說是對於島國這個國家自身來說,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
“漢委奴國王金印?這個金印,據說在天明四年(1784)由名叫秀治和喜平的二位佃農,在耕作挖溝時偶然發現的。金印金印出土以後輾轉百年,直至1979年一個家族的後人把它捐獻給了島國福岡市博物館。可是歷史學家卻認為,這枚金印很有可能是當時偽造的。”劉穎作為艾奇奇影片的主持人,發表自己的觀點道。
一時間,全球觀眾的目光,都落在了這位東方主持人的身上。
沒有想到,一位華國的主持人,也有如此博學的歷史知識。
“沒錯!這個觀點一直存在,持懷疑態度的學者認為金印上所刻的是“委”而不是“倭”字。但多數學者認為“委”和“倭”相通,“委奴國”即“倭奴國”。但是,“倭奴國”究竟是一個國家的名稱,還是“倭”之“奴國”的意思呢,這又存在較大分歧……!由此可以看得出,這份聖旨的真實性,已經沒有什麼可疑的地方了!”錢老侃侃而談道。
一番解釋之後,華國江省收藏協會會長錢老的名氣,瞬間在全球範圍之內,得到了無數人的認可。
學者之名,瞬間聲名遠播海外各地。
而島國的倭國之名,居然來源華夏曆史朝代中的漢朝皇帝所賜奉,實在是有點令人啼笑皆非。
“哼,錢老先生此言差矣吧!在我看來,這份聖旨的真偽,還有代考定!尤其是一份出自一千多年前的我們島國先任天皇的聖旨上,怎麼可能還要加蓋一道“漢委奴國王金印”印記!這是不符合常理的!”剛川次郎面色極度難看,但其心裡面卻也在吃驚著一份聖旨中,怎麼可能會出現了漢委奴國王金印的事情呢?
“哦,聽剛川次郎先生的意思,是在懷疑漢委奴國王金印印記的真實性了!如此說來,如今藏於福岡市博物管中的金印,也是假的了?而且,為何當時的孝謙天皇,又不會在聖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