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部分(第3/4 頁)
落梅泉邊汲來泉水,煮了茶,伴著點心,用一本古籍可以消遣一個下午。
其實,最瞭解女人不是男人,而是女人。
中元節的時候,趙長卿去西山寺給朱老太爺朱老太太做道場,說巧不巧的遇著蜀王。
蜀王還是那般眉毛鬍子皓白如雪的神仙模樣,“阿元去了這幾年,難得你還記著他。”他也是來朱老太爺上香的。
有楊玉芙先前的印象,趙長卿對蜀王倒沒了先前的緊張,淡淡道,“有許多人,一轉身就能忘。也有的人,讓人終生不忘。”
蜀王點點頭,“以前覺著你與阿元不大像,如今看,你與他倒有些相似之處。”
趙長卿望著冠蓋亭亭的菩提樹,輕聲道,“我是無法與太爺相提並論的。”太爺臨終前叮囑過她,她只要再走對一步,便能終生無憂。她以為她走對了這一步,結果,卻是錯的。
蜀王另有所指,“你們都是能及時回頭的人。”
趙長卿心中若有所感,道,“明知走下去不過是死衚衕,當然要回頭。”她與夏家走到這一步,蜀王府當居首功。雖然趙長卿不知道她何德何能引得蜀王府出手,而且,她手裡也沒確切的證據。但,趙長卿就有這樣一種直覺,她與夏家的事,蜀王府肯定推波助瀾了。
蜀王不知趙長卿心中所想,一笑道,“若都似你說得這般容易,世上哪裡還有煩惱。”
趙長卿並不反駁蜀王,只是神色間也未見贊同之意,蜀王道,“阿元年輕時可不似你這樣沉穩,他不論跟誰在一處,都要聽他的分派。若誰有不服,他那張嘴,簡直能殺人。”
趙長卿笑,“太爺有太爺的道理。”或者是重生的關係,許多人在趙長卿的記憶中都有悲傷的歲月,唯有朱太爺是一個讓你想起他時便不禁微笑的人。
蜀王擺擺手,“他能有什麼道理,臭美又挑剔,成天跟只孔雀似的,把一幫子小姑娘哄得神魂顛倒,簡直沒天理。我都不知道那些女人喜歡他哪裡。”
自和離之後,趙長卿心境反是更開闊了,也敢說一些往日不敢說的話,笑道,“太爺那般俊美,沒人不喜歡他。”
蜀王好奇的與趙長卿打聽,“難不成到死都還是花孔雀的模樣?”
趙長卿道,“我還從未見過比太爺更加俊美的人。”
蜀王感嘆,“簡直沒天理。”
趙長卿挑眉,她家太爺生得俊美,也是爹媽給的,怎麼就沒天理了?就聽蜀王嘆之又嘆,“我自六歲進學,五更即起,自此文武雙修,寒暑不輟。後來封王,更是兢兢業業,不敢有半分懈怠。如今有人,單靠一張臉便可通殺四方,豈止是沒天理可以形容的?”
蜀王說的似真似假,語氣頗是玩笑,趙長卿忍俊不禁。蜀王問,“阿元給你的玉玦還在嗎?”
趙長卿點頭,“長者所賜,不敢輕佩。我放在家了。”
蜀王自袖中取出另一隻一模一樣的玉玦,“這原是他的舊物,既然另一半在你手裡,今日遇到也是緣分,算是舊物重聚吧。”
蜀王將玉玦放到趙長卿手裡,“將來若有人問起,只管照實說便可。”
蜀王還了玉玦,抬腳離開,忽又一頓,道,“既是及時回頭了,最好別再走回頭路。”
第262章快刀
蜀王留下了句莫名其妙的話,趙長卿回去將兩隻玉玦放在一處,輕輕一合,正是一個圓。
中元節前後,孝子蘇白也給自己早死的爹在西山寺做了回道場,趙長卿還命人送了祭禮,知道蘇先生中元節後就要來別院的,提前命丫環將被褥拿出來翻曬,房間也要重新掃清乾淨。
蘇先生臨來西山別院前倒是遇著一樁事,魯安侯府著人來請蘇神醫,說是家裡少奶奶生下嫡孫,原是喜事一樁,只是少奶奶|頭一胎生產,本就是早產,生產時又有些艱難,孩子便有些病弱,幾番險死還生,請了多少太醫都束手無策,想請蘇神醫過去瞧瞧。醫者父母心,蘇神醫本想去的,只是,這位少奶奶出身永安侯府,正是永安侯嫁與魯安侯幼子的嫡長女,蘇神醫知道後就不大樂意去了,他自來厭惡一切與永安侯府相關的人和事。
蘇先生碰巧聽到,勸了蘇神醫幾句,蘇神醫便去了。
蘇神醫醫術自不消說,他親自出手,魯安侯家的小公子逐日好轉。魯安侯府極是感激,魯安侯還親自出面謝了又謝,想請蘇神醫就住在侯府,蘇神醫對病人向來認真,道,“我家裡還有事,小公子已經好轉,按我開的方子,讓乳母服下藥,乳汁裡自有藥性。我每天過來,是一樣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