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部分(第4/4 頁)
何定罪,陳楚就打聽不出來了。
一位和楚語服飾合作的在羊城律師圈子裡面很有名氣的律師,向陳楚分析過這個案子。
“華楊創世當初提出二十億收購布林頓服飾百分之三十二股權,這個提案問題並不大。對布林頓服飾估值,不同投資者有著不同估值,據我所知,在布林頓服飾上市失敗後,有聲音認為布林頓服飾價值在五十億至五十五億元間……華楊創世在這次交易案中,溢價只多只有二成,而這樣的溢價是可以接受的。據我所知,貴公司在拿下布林頓服飾時,也有部分溢價。”
“這個案件不像三年前的大河案,在大河案中,上市公司大河股份董事長,以市場估價十倍收購盛都銅業。為完成這一筆收購,大河股份向三家銀行借貸二十億,如此高的負債差點讓大河股份資不抵債,差不多將上市公司淘空——但就算如此,因為沒有實質證據,有關方面剛開始時並沒有對這件事進入深入調查。只不過,後來一些中小股民發現,這次收購案並不像管理層所說的那樣美好,在他們持續不斷的舉報下,有關方面才給予重視,最後才調查出董事長和出售方私下交易的小動作。”
“華楊創世原董事長在華楊創世持有27%股權,布林頓報價雖然虛高損害了他的部分利益,但他在私下裡已經得到苗天華補償,所以他的利益並沒有任何虧損,還有不少盈餘。”
“對於一些上市公司來說,這樣的操作是常見的一種操作方式。在我們國內類似的案例被追責較少——畢竟,中小股民雖然懷疑管理層有貓膩,但還是那句老話,他們並沒有找到實質性證據。”
“鄭總和苗天華這次交易做得很隱蔽。但在華楊創世收購案失敗後,私下雙方以為不會有人追責才放鬆了警惕,所以在一些後續的資金來往上,才出現了漏洞。”
“現在最大的變數是,當初布林頓服飾和華楊創世的交易並沒有完成。如果完成的話,那華楊創世鄭總肯定會犯下包括職務侵佔罪在內的幾條罪項。現在對鄭總會如可判刑,到底判多久刑,我心裡沒底,畢竟對他們雙方交易情況,我們外行人暫時還沒有底。”
那位律師會見陳楚時,馮希凡剛好也在陳楚辦公室內。
當聽完那位律師的分析,馮希凡搖頭,重重地嘆出一口氣。
“怎麼了?”陳楚看著一臉不爽的馮希凡,問道
“楚哥,我覺得有關方面要是還放過苗天華,未必太過於兒戲了。”馮希凡道:“你還記得去年年初,苗天華造假上市嗎?監管部門認為,苗天華的行為沒有給投資者造成重大損失,僅對他進行罰款、禁止其未來十年參與證券市場交易,卻沒有對他進行刑事處罰。”
年初,苗天華差點就忽悠住眾多股民,給這些股民造成重大損失。
而到了年未,苗天華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