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的傢伙欠一******債,翻不了身的未來了!
他偷看一眼父親,只見父親那原本嚴肅的臉容,微微緩和下來。
張子宏深遠的目光,正透過辦公室的玻璃隔層,看著窗外包裝部工人們熱火朝天的工作場境。
每年的七八月份,原本應該是服裝的淡季。但在前天捷華廠卻收到一張來自美國的二十萬條牛仔短褲的訂單。
今年的市道不錯,年初旺季時,生產車間趕貨差一點就忙不過來。
是不是應該多招幾十個工人多開二個車組拓大生產呢?
張海潮的心思,已經想到捷華廠下一步的擴張計劃中去。
陳楚的豪言壯語,在張海潮看來來,根本就是一個笑話!
他的臉上現出雅儒的微笑,早上因與陳楚衝突而惡劣的心情這時也變得大好。
向著德叔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張海潮笑道:“不用理會那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阿德,來,請喝茶,我們還是先說一說這一批貨吧。”
大裕村的大街上。
陳楚拉著一個破舊的行李箱,漫無目的地街上游蕩。
路上,時不時經過的貨車或三輪摩托,裝載的貨物不是一捆捆的牛仔褲就是一匹匹的牛仔布。
街道兩邊,每一家開啟的大門口內,陳楚可以看到堆積如山的牛仔褲和忙碌的工人們,甚至他還可以看到最裡面一二樓間夾層間的廠長辦公室。
這裡是牛仔褲的世界。沒有到過這裡的人,很難想像大裕村這樣一個只有十幾條街道的村落,有近五百家的牛仔廠家,生產了全國近十分之一的牛仔褲,居住著數萬名依靠牛仔褲產業鏈為生的務工人員。
這裡的牛仔廠家,規模小的就只僱用十幾二十幾個工人。規模稍微大的僱用的工人數量是幾十人到上百人。而像是捷華廠這樣僱用五百多名員工的工廠,在大裕村已經算是大廠了。
陳楚看著大裕村2004年街道,和記憶中十年後的景像做對比。
十年前,大裕村街道不少還是牛仔廠家的鋪面,在2014年漸漸地變作他用成為商場、雜貨店或網咖等遊樂場所。
2004年,正是大裕村牛仔發展的黃金時期。那個時候,臨街鋪面有招租啟示很快就會有人租下做製衣廠。而在經歷2008年金融危機和2010到2011年間行業不景氣後,不少製衣工廠都破產了,原來的廠房只能改做商場、遊樂場所租出去!
那些年,牛仔製造業老闆們的日子可不好過!
陳楚的雙眼閃現出一絲亮光。
或許,他應該慶幸他重生回到十年前!
他重生回來的2004年,是上塘鎮牛褲產業的最後一個繁榮時期。
2004年,國家經過二十多年改革開放,居民收入在幅增加內需拓大。而在入世後,包括牛仔褲在外的紡織品出口量也劇增。
陳楚曾經看過一個資料,從2001到2007年之間,服裝外貿出口額每年的增長幅度都不低於30%!那幾年,依靠外貿就不知道養肥了多少製衣廠。
但在2008金融危機後,行業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外貿訂單劇減,內需不振,用工成本增加、原材料價格上漲……這幾年,不知有多少的製衣廠都因此而紛紛倒閉!
前世,陳楚就是在2008年行業下滑時,低價從一位本地老闆手中盤下一間二十人左右規模的製衣廠,正式進入到這個行當的。
2005年初從捷華廠辭工後,陳楚到另一間製衣工作了三年。到08年的時候,他身上已經略有積畜。在那一場危機中他果斷出手,盤下一間快要倒閉的製衣廠。
他以為,他低價入市佔了便宜,但後來事實證明,他接過的是一個爛攤子。
2008年後漫長的三年時間裡,陳楚的製衣廠都是不死不活的在生死邊緣間掙扎。那三年他可以吃足了無數的苦頭。直到2011年初情況才好轉起來,也是從那年起他手上多了幾位長期客戶才真正的開始掙大錢!
陳楚手中拉著行李箱的手,微微握緊。
前一世,因為把握的時機不對,他吃盡了無數的苦頭。
而在這一世,他重生到牛仔製造業最好的時代,還有三年時間才到那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三年的時間,已經足夠他做很多事。
必須要儘快把屬於自已製衣廠開起來,不能再拖了,再拖的話必然重複上一世的錯誤!
陳楚咬咬牙,暗暗地下定決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