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4/4 頁)
能不能接到國外的訂單。”陳楚出聲道。
“國外的訂單?”馮希凡自語一聲,道:“像夢姐那一張美國單子那樣,做垃圾貨嗎?”
陳楚回到自已的辦公椅邊,坐了下來後緩聲道:“不一定,我們國內的褲子,製造價格有便宜的也有貴的,外國貨當然也一樣。一些國外品牌在上塘製衣廠下的訂單,單價相對較高的有可能會超過十美元,按照現在的匯率的話,大概也就是在八十元人民幣那樣子吧。”
一美元兌換八元人民幣,這樣的匯率水平對外向型製造業來說無異於福音。要知道,在十年以後,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可是曾經擊破6的關口。
較低匯率水平、低廉的勞動力價格、出口配額的逐漸取消……二零零四年,正是服裝外貿黃金時期。
“八十塊一條的牛仔褲子……”馮希凡砸舌道:“這條褲子是用什麼布料做的?這麼貴?”
“不僅僅是布料問題。”陳楚道:“還包括造工、輔料、洗水等等各個方面。就算是我們製衣廠採購到一樣的面料,以張永加工廠的造工,也做不出那樣的褲子。八十塊錢褲子對造工的要求,比我們製衣廠生產的褲子肯定要嚴格得多,以後我們接的訂單,貨品單價超過四十五塊錢的我們都沒法做。”
“好吧,那就試一試看,能不能接到國外的訂單吧。”馮希凡眼光落在陳楚的身上,像是覺察到什麼,道:“不過,楚哥,我怎麼感覺到你好像不太願意接國外的訂單?”
“因為國外的訂單,不賺錢啊。”陳楚臉上現出一絲苦笑之聲,出聲道。
國外訂單與國內訂單一個區別,就是國外訂單數額相比較大,像是國外的客戶,一下單就是一千條、幾千條甚至幾十萬條,客戶因此可用量大的優勢對製造商壓價。
曾經,在服裝圈子裡流傳過一個故事。
在一次中國的製造商與法國的零售商在談判的時候,製造商受不了零售商的壓價,怒而拿起擺放在自已桌面上的一支礦泉水,出聲道:“先生們,你們再壓價的話,這一張單我是真的沒法接了,你們可以想像嗎?我辛辛苦苦生產十條褲子,賺的利潤才夠買下這一瓶礦泉水!”
外貿訂單的利潤不足3%,一條褲子只賺七八毛錢……在服裝製造業,大額的外貿訂單,一定程度上就是低利潤的代名字。
但在,在大環境不好的時候,製衣廠為了養活工人們,卻不得不接這樣的訂單。
馮希凡似有所思,出聲道:“楚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