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送花(第1/2 頁)
到達昔日熟悉的地球,令他印象最深刻的第一件事,卻不是變得面目全非的城市,而是熱得出奇的天氣。
透過伺服者李長明瞭解到,目前地區正處於秋季,但如今地球早已沒了四季的明顯區分,原因在於大氣成分中多了許多溫室氣體。只是為什麼不改善地球的氣候環境呢?
接著他又從中得知,人類目前已在除去地球以外的另外3個固態行星以及月球、木星、土星的諸多固態衛星如土衛二、木衛三等當中建立起了相應的殖民地。
其中,火星的建造規劃最早,大概100年前就開始了。最先是建造地底城市,利用火星大氣富含的二氧化碳以及地表資源製備氧氣、水等基本生存資源,並逐步改善大氣結構。
而像水星、金星等較為惡劣的高溫星球,則是近二十年才開始進行殖民開發的。這些星球主要採取冰櫃模式,充分利用星球表面熱能製冷,人們的活動目前限制在地底密封的冰室內部,而氧氣、食物和水都是透過合成技術製造,也有部分依靠星系飛船運輸供應。
衛星的殖民開發也和水星金星處於同一時期,開發理念也是相同的。不同的是,這些衛星一般遠離太陽,反過來需要的是制熱而不是製冷。恰好土星和木星都擁有大量可利用氣態資源,因此殖民開發成本不算太高。
不難看出,之所以沒那麼著急改善地球的氣候,一來大概是目前大環境仍處於星際殖民的早期,擴張的意願無疑要比守護舊家園更加強烈一些;另外,因為殖民和低生育率的相互影響,導致目前根本不存在人口壓力的問題。
“地球不適宜居住的時期,我們就到外星殖民地度假去。”這是目前大多數人最真實的想法。而李長明重新回到地球的時候,恰好是處於地球進入調整的時期。
這時候,大多數地球上的居民——當然是有條件的那部分人,他們都會選擇其它環境尚可的殖民地移居,而把自己在地球上的產業完全交給自動化的智慧雲端進行管理。
所以這時候的地球,也格外的冷清。
在如今的城市,到處都是大片大片的無人工業區,身處這些鋼鐵水泥林立的無人帶內,除了震耳欲聾的機械聲,你將看不到任何一個鮮活的生命。看著這些毫無生機的城市,李長明忽然覺得,這樣的社會真的是在進步嗎?
但這些疑問註定是無解的。李長明穿過了數個無人工業區,總算到達了他想要去的地方——紫荊花國家公墓區。
在這個墓區周圍,是如今少見的、有人活動的區域之一。公墓園區門口外,建有一間略顯破落的24h無人超市。
此時街道上空蕩蕩的,李長明以為進到超市裡也看不到別的人,可沒想到裡面卻坐著一位老嫗。
“歡迎光臨。”老嫗看見客人進店,原本無精打采的臉上流轉過一絲喜悅的神色,隨即咧開嘴招呼起來,露出她那一排潔白的烤瓷牙。
李長明倒是有點意外,因為現在所有地方都是無人模式,一般購物都是見不到店主人和服務員的。況且在火星的時候他也瞭解到,如今人類的壽命延長至幾個世紀,加上逆天的整容技術,按道理來說,活著的人自然不願意還保持著這樣一副老者的模樣。
尤其是這裡臨近墓區,突然在人煙稀少的地方出現這麼一位老嫗,著實令李長明有點吃驚。
不過很快就證明李長明的想法是多餘的。這老嫗確實是再正常不過的地球人,她同時也是這間店的主人。李長明在店裡購買了瓶水,以及新鮮的花束,和一盒竹葉青——他還記得,安寧的桌案邊經常少不了這款綠茶。
臨走前,李長明主動跟老嫗交談了幾句。也許鮮有人交談,老嫗顯得十分熱情,又拉著他多說了幾句家常。
李長明原本是想知道這位老嫗為什麼沒像其他人一樣過上新的生活,可答案卻令他有點失望。原來,儘管現在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巨大變革,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機會享受到發展帶來的好處。
幾十年前,老嫗他們一家人也曾經憧憬過新時代帶來的那些激動人心的變化,可當他們一家拿著全部的積儲試圖去敲打這扇時代之窗時,卻發現它的門檻只能讓普通人家望洋興嘆。
此後政策環境雖然有所改善,靠著一家人的積累,他們一家唯一的兒子終於趕上了這趟時代的列車,而她的老伴,卻在幾年前就離開了人世。
老嫗說的話並不多,多半是對過去的懷念與總結。比如下面這句:
“這裡的環境又變差咯,人也越來越少了。能跑的,都離開這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