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第2/4 頁)
,“我看他只是有點坐不住。”
武獨答道:“你要相信你四叔。”
段嶺心裡的不安全感越來越強烈,就像當年在上京等候一般,但按道理說有鄭彥跟在李衍秋身邊,應該不會出什麼事才對。
但那年,也有武獨跟在李漸鴻的身邊reads;冠軍之光。
段嶺收攝心神,知道無論怎麼樣,這都將是自己與武獨在河北過的最後一年了。四月裡,南方傳來不少訊息,朝廷擢升起用一批年輕有為的官員,又是一年的用人之月,功曹考核,各地都在朝中央送信,由江州點選考校。
麥田一片綠油油的,夏風吹了起來。
林運齊找到在城外巡視的段嶺,朝段嶺說:“太守大人,得述職了,今天|朝廷來了人。還有一應考核之事,都得由您安排。”
段嶺擦了下手,問:“來人是誰?”
“三郡巡司使黃大人。”林運齊答道,“河南、河北、山東三地俱是他負責。是你同門。”
段嶺馬上就朝城裡跑,黃堅正在府中與施戚說話,詢問鄴城財政,段嶺便歡呼一聲衝進來,與黃堅撲在一起。
“老師怎麼樣?”段嶺笑道。
“已有快一月沒去拜見他了。”黃堅先讓段嶺坐定,也不客氣,自顧自笑著替他斟茶,顯然沒把自己當客人,又說:“大夥兒都讓我過來,好好看看你。”
同一年舉仕的,只有段嶺未敘誼,點了探花就匆匆忙忙走馬上任,如今想起,竟也只認得離開江州那天夜裡吃的一碗麵與幾名進士,當即寒暄一番。
“陛下提拔了不少新人。”黃堅說,“我們都上書,想把你調回去,若說同年登科的各位大人,你自然是政績斐然,誰也越不過你前頭的。”
昌流君走到門外,段嶺聽見響動,知道他來了,眉頭微蹙,想了想,問:“牧磬怎麼樣了?”
“還是那樣。”黃堅笑著說,“在罰抄書。”
段嶺聽了,便放心下來,問起朝中之事,知道戶、禮、工三部上了不少新人,去年殿試迄今,不知不覺,也有一年了。
這一年將是新人熟悉政事的一年,但卻仍未算真正的入朝為官,只因這三年過後,大家還需各自外放。
待得外放三年,再被朝廷召回,才算是真正踏上了仕途。換句話說,段嶺若是尋常進士,這已是平步青雲了。點了探花後先外放,別人都是放從六品的縣令或留守推官,只有他段嶺放了個太守,雖說受命於危難之間,別人不敢做的事他做了,但這麼一來,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再調回朝,段嶺的官位只升不降,大陳開國以來,能有這官運的,不過也就是寥寥幾人而已。而上一個升官升得這麼快,三十八歲便升任宰輔的人,乃是牧曠達。
沒想到這群師兄弟們,居然還想聯名上書,推他一把,將他召回京去。一回去就得升官,這麼一來,段嶺還不到十八歲,便要成為四品的大員了。
十七歲坐上這位置,御史定然大呼要亡國,但段嶺偶爾想到,哪天要是黃堅發現這個師弟居然成了太子,才真要嚇暈過去。
“現在自然是不敢回去的。”段嶺說,“河北哪有什麼政績。”
黃堅說:“今春蒙陛下天恩,著實問到你幾回,如今河北境內昇平,內無山匪之憂,外無元人之擾,俱是你的功勞。讓你待在鄴城,實在是大材小用……武校尉,幸會,幸會。”
武獨也進來了,只是朝黃堅點了點頭。
黃堅與段嶺乃是同門,說話彼此客客氣氣的,見了武獨,卻不那麼客氣了,想必是來時便聽人說過這傢伙難纏。於是他換了語氣,抱拳道:“奉陛下之命,前來巡查河北,有不當之處,還請多包涵。”
☆、第197章 佈局
說畢黃堅從袖內取出一卷聖旨,說:“陛下吩咐,須得兩位親啟,我就不宣了。”
見聖旨如見李衍秋,兩人需要下跪,黃堅忙道:“陛下親口吩咐,可不跪。”
段嶺心想叔父當真英明,跪聖旨也就算了,當著黃堅的面跪,以後太尷尬了。
武獨那表情,像是想說“算他識趣”。段嶺忙一個眼神制止了武獨,接過聖旨後開啟,仔細看過後說:“給你封官兒了,驅逐元虜有功,封太子……少師。”
“哦。”武獨說,“臣接旨。”
這下武獨的官位反而是廳裡最高的了,黃堅只得起身朝他行禮,客客氣氣的。段嶺沒有封賞,李衍秋也知道他不需要,便什麼也沒提。
“陛下怎麼說?”段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