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道法臨臺,百花初綻(第1/3 頁)
武當一行人九人,下午一點半準時出發,在兩位茅山派道長的帶領下步行上山。
入茅山西,過眾妙之門,踩通聖之橋,路有閒亭幾處,山林盡顯空幽。
這一路景色倒是十分不錯,雖都是山林,但風貌與武當大相迥異,直讓人流連忘返,想在此間無拘無束的住上些時日。
說是去月華臺旁,其實就是去崇禧宮的殿外。
各派的門人弟子在殿外已經搭好的會場各處,按茅山安排的位置入座等候,李始悟這般領隊的道爺去崇禧殿內議事。
百多茅山弟子奔走忙碌,會場已經佈置妥當。
其實這會場也簡單,一處中央的空地,兩側擺些蒲團和長凳,再立一些標註門派的牌子。
不得不說,茅山上修行的道士當真不少,最起碼王升在武當山上,也沒見過這麼多有修為在身的年輕弟子。
這就是道承底蘊的體現。
此地就是勝在幽靜,沒有俗世的目光注視,眾弟子也被告知不能用任何手段拍攝留存此地影像。
故此,這些修士們接下來就可以隨意展露修為,研討修行之事。
王升覺得,那高高掛起的橫幅上的字改一改,把‘道門交流大會’改成‘道門摸底大會’更貼切一些。
百多人並不吵擾,道長們都在閉目養神,年輕些的弟子則互相打量。
牧綰萱和王升坐在同一條長凳上,今天她有任務在身,坐定之後就一直在閉目養神,顯然是對接下來的出場十分重視。
周圍不時有目光落在王升身上,但也只是一晃而過,像王升這種靠氣質輸出顏值的年輕道士,在這裡簡直不要太多。
還是看師姐的比較多。
未正三刻,殿內響起絲竹道樂,七八位身著淡黃道袍、頭戴五嶽道冠的茅山老道緩步而出,一個個頭髮全白,但渾身流露的氣息道韻頗為不凡。
李始悟等各山來的道爺跟在後面,各自謙讓一番,在殿前擺好的長凳‘陣’尋到各自位置,整整齊齊的坐了一排。
王升都忍不住偷偷拿出手機,拍了幾張這一群仙風鶴骨老神仙們的合影,順手給師父發了過去。
接下來,又是喜聞樂見的演講環節——
追溯道門歷史,展望光輝未來。
講話的這位茅山道承老前輩修為高深,王升反正是看不透的。
這場地沒安放麥克風,但這位老道一開口,嗓音就平和的傳達到了場中所有人耳中。
只是這一手傳音之法,就足以證明對方那非同小可的道境,但王升對這位道爺完全沒什麼印象。
看來,自己上輩子從網路上所知的資訊,必然有很大的水分。
如果非要說開場演講的缺點,還是眾位道長的老問題了——‘互通發’並不是標準。
老道開口也是改不過來的濃厚鄉音,但講話時徐徐緩緩,讓人能夠勉強品味其內內容。
“如今啊,這太平盛世,來之不易……
修道之人當秉持護道衛道之心,不可用道法為禍世間……
道門修士受戒持律,就該知,哪怕修為高深,也不可肆意妄為,更不可憑仗道法滿足自身私慾,那樣哪怕眼前沒什麼影響,修道高深後,心境也不得圓滿,肯定是會被阻礙的。
祖師爺的訓誡咱們不能忘,亂世時出山行俠,太平年間,就要遵紀守法,要護國衛民,守護這朗朗乾坤!”
不少年輕修士聽這般教誨,也感有些新奇。
畢竟平日裡各山道長雖然一直說修道先修德,卻也只是強調要尊師重道、與人為善,很少上升到家國天下的層面。
王升倒是頗有感慨,想起了師父對自己言傳的一些往事。
這位茅山道爺所說的‘護國衛民’,並非簡單說說的。
遠的不提,向前數七八十年,大華國未立,神州大地正遭外敵凌辱,倭寇橫行、槍炮亂鳴,原本避世修行的眾多道人紛紛入世……
等打退了來犯之敵,不少道承的弟子死的死、傷的傷,有些道承甚至只剩幾位上了年紀的老道,守著枯敗的山門,擔憂著這流傳千年的道承,明日是否就會因無人傳承而完全斷絕。
道家追求的無為,乃是家國安寧時避世修行,但家國危難之時卻要挺身而出。
可惜天地元氣復甦的晚了百年,不然,各位道爺說不定還真能掀翻了東海之外的彈丸之地。
故此,護國衛民這四個字,與道門所追求的清靜無為並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