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部分(第2/4 頁)
隨著華歆科技發展加速,高鵬的時間也變得越發珍貴,很多時候他都不得不盡可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像現在這樣回到鄉村與大家團聚。逐漸逐漸將變成一種奢望。
“要是有傑出的職業經理人該有多好啊!”
高鵬發自內心地感嘆,不過一想到國內目前的環境,他就知道這種想法並不成熟。“國外的業務倒是可以嘗試一下……”
桑塔納行駛在寬闊的馬路邊上,前方是一貫荒蕪的城鄉結合部。
高鵬停下車。推開車門倚在邊上抽菸,在這裡眺望遠方。也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養成的習慣,久而久之也就很自然地那麼做了。
金色的晨輝灑在身上,一陣暖洋洋的感覺,所有的負擔彷彿一下子消失不見,非常神奇。
在視線的盡頭,是一片風格迥然的城市風貌,而背後則是不倫不類的城鄉混雜環境。沒有農村的簡單舒適,也沒有城市的複雜從容,這裡彷彿是即將被社會遺忘的地帶。
幾十年後再回望,卻不想一語成讖。
因為幾十年的城鄉不均衡發展,大量農村資源被廉價調動進入城市,使得這種不平衡越發凸顯。
高鵬如今的成就當得上國內最為成功的幾個人之一,然而很多時候他更喜歡一個人像現在這樣想入非非。都說飽暖思淫慾,不再為溫飽掙扎並且有了一份體面的事業之後,高鵬就有了更高層次的追求,咱是不是也該考慮點哲學方面的問題?
我是誰、從哪裡來、將要到哪裡去?咳咳,這個話題太大了,高鵬不是大哲學家,於是他只會犯抽似的想一個低端的問題——大城市化是否真正適宜人類的生活?
這個問題對於他而言層次剛剛正好,而且是比較現實的問題,明天海州一所大學請他這位成功人士去開一個講座,演講的內容基本就確認它吧!更重要的是,國家似乎正在這條不歸路上越走越遠,比較有噱頭!
一想到將會在一眾師生面前演講,他提了提精神開始打腹稿。
——幾個超大城市猶如貪婪的魔鬼不斷吸納周邊各種物資及人力資源,未來幾年,不僅會造成了本身的不堪重負以及環境問題,直接體現是高房價、高物價、環境問題,同時也此長彼消,讓周邊區域出現嚴重的資源外流及人口外流,出現空巢、老年村、農村活力喪失。
盲目的追求單一大城市的發展,將會堆積大量不安定因素,若大量擁有土地的農民失去土地變為工人,農村就將失去消化城市危機的能力,造成的後果是,當外部危機來臨時,直接導致大量失業,這些失業的工人由於已經沒有土地,將大大加大社會消化他們的難度。
……
高鵬眉頭微微一皺,用力吸了口煙,屈指彈去菸灰,彷彿因為這個“課題”變得非常不開心。
縱觀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幾次危機,無不是城市發生危機、出現失業,爾後向農村進行轉移消化。
典型的八十年代前三次危機出現三次“上山下鄉”,當時對它的解釋是防止“修正主義”讓年輕人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用的是政治口號,然而實際上明白人應該知道,它的真實目的只是為了解決幾千萬的城市失業!
八十年代前,一共出現了四千萬下鄉解決失業,待七十年代後期,失去了第一代領袖後這種方法不再具有號召力或者說藉口,且社會動向越發要求這數千萬下鄉青年回城,等到八十年代,中國再次爆發經濟危機時,非但不能再用下鄉解決失業,反而面臨原本下鄉的數千萬知青要回城。
高鵬親身經歷過當時的場景,知道當時的應對策略是指標而不治本的,或者說當時的策略只會拖延危機,而再度爆發時只會更加火爆!
當時全國各個政府部門大搞副產、辦公司企業吸納社會人員,同時要求原有國企開啟門戶,五個人的工作由十個人做,再輔以治安嚴打,用監獄消化一部分人。雖然解決了數千萬失業可能造成的動盪,卻也留下了另外的嚴重問題。
一是冤假錯案,二是國企散漫、效率低下,三是政府部門所辦副產有政策上的先機,往往能提前獲得政策動向,從而出現了買賣批條等官倒行為。中國人歷來不患寡而患不均,這種危機終於在八十年代末總爆發,發生了轟轟烈烈的社會動盪。
現在動盪過去了,卻也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痛。
零八年經濟危機,當全世界一些國家為本國出現幾十萬失業而憂心忡忡時,中國沿海城市悶聲不響出現了幾千萬失業,然而中國的幾千萬失業並未出現大規模動盪,因為中國政府透過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