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頁)
繞了種子一圈後進入了中丹田和下丹田,而且儲存了起來。隨著丹田裡的“氣”越多,王勃也感覺到自己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都越飽滿,丹田也有了一種充實感。
煉化好後,王勃隱隱感覺有了一些“滿”,由此也就沒有繼續服用另外一瓶裡的五份培元液,欲速則不達,服用培元液和吃飯有點像,要是真“撐”著了也不好。
起身下了床,王勃在房間裡按照那幾種圖錄練習起了搏擊術,打完後,大汗淋漓,說不出的舒暢。同時也發現,丹田裡存著的“氣”也隨之少了一些,似乎是被身體給吸收掉了。
衝完澡看了一下時間已經凌晨三點多,王勃沒有睡,也沒有入定修煉,而是將腦海裡的《妙手通玄》翻出來看。
《妙手通玄》是和《百草集》還有修真玄鑑一起最早成冊出現在王勃腦海裡的,《百草集》裡記錄了各種本草的辨識和培植,而《妙手通玄》裡記錄的則全是救死扶傷的岐黃之術。之前王勃看過一些,也通篇牢記在腦海裡,但卻並未真正深入,只能說是一知半解。此刻王勃將這《妙手通玄》翻出來,就是為了將它吃透。
第028章 一張藥方
次日,王勃透過中介還真在青蓮小區裡租了一間房子,70個平方,一室一廳一廚一衛,精修,拎包入住,月租3000,押一付一。不想留自己的名字,也沒帶身份證,為此付出的代價是雙倍中介費。
租好房子後,王勃又去附近的超市購買了不少生活必需品,包括很好的鍋具和很好的水壺。老是拿礦泉水瓶子裝五萬來塊錢的培元液,王勃覺得也是有些過於低調了。
中午的時候,吳明打來了電話,說是對方同意了王勃的要求,三十萬塊錢加百分之三十的純利,三十萬塊錢可以一次性付清,而百分之三十的純利則要等產品上市後一年一結。
王勃對此自是沒有意見。
吳明自然而然也就提到了怎麼交易。
吳明很精明,問的是怎麼交易,半句沒提怎麼簽訂合同,倒是著重提到了王勃怎麼將偏方給他。
對此,王勃很是“大條”和“農村思維”,讓吳明先將十萬塊錢訂金送到龍溪村自己叔叔手上,然後王勃將配方告訴吳明,等吳明將尾款全部結清,王勃再將具體配置比例和煉製方式告訴他。
至於百分之三十純利的分紅協議怎麼寫,王勃則更是提出了一個簡單到可笑的方式,讓吳明找賣家寫好分紅協議簽好字放到叔叔王百川手裡就可以。
對於這種幾乎等同於口頭協議沒有半點法律效益的方式,吳明自然是舉雙手贊成的,越發確定王勃之所以提出這個什麼分紅協議完全就是道聽途說覺得這倍兒上逼格,根本對這什麼分紅協議就是一知半解。
敲定這個“程式”之後,王勃還口口聲聲請吳明在自己離開的這段時間內一定要好好照顧叔叔一家,這越發讓吳明心裡發笑,也更不疑有他,嘴上自然是千萬個一定一定。
掛了電話,王勃細想了一下,按照這個“程式”走完,期間再加上自己一些配置比例資料和煉製方式的“稍有差錯”,對方真能夠煉製出枇杷潤肺膏,起碼也得有個一個星期以上的時間,而這一個星期應該也足夠自己解決這裡的事情了。
雲上中藥醫館,雲江市最大規模的藥材行,同時還是最知名的中醫館,前館後行。
行醫和賣藥,聽上去似乎孟不離焦焦不離孟,實則,這裡面的學問可是大了。賣藥那可不是指給人看完病然後抓點藥,而是批發藥材,雖說同屬醫藥,但可不是一個事兒。行醫看的是醫術,而批發藥材那看得可是渠道,想要兩者都做好做大,那可難了去了。
這雲上中藥醫館的東家姓李,以行醫看病而聞名,以批發藥材而發家,這種模式還能做到雙雙都做到這檔次這規模的,別說雲江市了就是江南省,那都是獨一份兒。
李九針,李家現在醫術最高之人,人如其名,最擅針灸。
李九針和雲上中藥醫館裡的全部醫生一樣,每天坐診四小時,剩下的四小時就是在藥店裡溜達,逢人聊上幾句,一些小病小礙都會免費指點幾句,若是遇上人問,更是耐心解答。若是在櫃檯幫忙抓藥,也會給來抓藥的人給出最專業的指導。
這是雲上中藥醫館的特點,而這個特點讓雲上賺得盆滿缽滿的同時,也收穫了超乎想象的名聲。
“小夥子,看病還是抓藥?“
李九針看到一個約莫十七八歲的少年站在中藥櫃前看來看去,便和這少年打了個招呼,說道:“如果是看病的話,去那邊拿個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