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第3/4 頁)
他們有些關係。這事好辦了,有熟人在,難度會沒有這麼大了。
可是,畢竟這是在政府大院,吳彩霞看到鐘意了,想起了他是誰,卻不好意思邁步向前,然後遠離鐘意站住了。
鐘意接著上前,停在吳彩霞的面前,毫不避諱地稱呼她道:“吳阿姨,你好!” 。 想看書來
第三十三章 討要拖欠的工資
十餘個民工見吳彩霞與裡面出來的人認識,自然就安靜了下來,希望事情能夠圓滿結局。
“鐘意,你好!”吳彩霞人到中年,記憶力還相當不錯,能夠將鐘意的名字脫口而出。
“吳阿姨,你們這是出啥事了?”鐘意心想,民工們的迫在眉睫的大體就是工資、暫住管理等方面的事情。吳彩霞他們應該也一樣吧。
見鐘意問話,工友們把一個年輕人推到前面來,與吳彩霞一起,兩人粗看起來有些象。
“媽!”年輕男孩很孝順的樣子,“你認識他嗎?”
“當然認識。我在龍華的時候就認識的。”吳彩霞簡單地說道,她不可能詳細地敘述龍華的事情,那對她而言有幸福有憂傷,但對於兒子來說,那是不好的事。
吳彩霞說完,拉著兒子的手對鐘意說:“鐘意,這是我的兒子譚力。”
又隨即對兒子說:“這是鐘意。”
“你好,譚力!”
“你好,鐘意!”
兩個年輕人雖然地位身份不同,但是這樣的稱呼倒也恰到好處。
“譚力,你說說我們的事情吧。”吳彩霞對兒子充滿信任,雖然兒子當年學業不佳,高中畢業時沒有能考上大學,但在母親眼裡,兒子就是媽後半生的依靠,兒子就是堅定的核心。
譚力於是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和鐘意說了一遍。原來,譚力和吳彩霞母子倆在一家建築工地做打工。吳彩霞幫著做飯,譚力則是做泥水工。說好一個月開一次工資,可是他們的工資卻一拖再拖,三個月的工資都沒有發了。他們找工頭,工頭說是上面老闆沒給他,他沒有錢來發工資。再催得及了,他就說他也和大家一樣,急著等錢用呢。說來說去,這工頭和民工們還是一條戰線上的,也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沒辦法,他們一行人就決定到區政府來,有事情找政府,在傳統的文化與理念中,政府是要解決這些問題的。到了區政府,保安不讓他們進去,正吵嚷中,鐘意出來,恰好認識吳彩霞,也就可以心平氣和地來解決這些問題。
鐘意看著眼前的民工們,臉色黃黃的,衣服很破,上不上工都是皺巴巴的,還有象吳彩霞這樣的中年人,頭髮花白,辛勤勞動了幾個月,卻拿不到分文,有些生活都無法繼續。這的確要好好解決,房地產開發商,建築行業,很多時候都是靠貸款來維持,常有資金鍊斷裂的情況。但有些時候,房地產開發商們缺乏足夠的社會法制精神,也沒有應有的人文關懷,導致缺乏良好的解決勞資糾紛的程式。
想起房地產開發商,鐘意的心中冒出了蔣中雲——這個直接幫助他進入區政府的人,他應該是屬於有良知的商人,也是充滿智慧與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商人。要是所有商人都能夠象蔣中雲這樣,那經濟的發展和創造出的生活要比現在好得多。
“你們有老闆的聯絡電話嗎?”鐘意問道。
一個男人立即往前面擠出來,譚力忙地鐘意說道:“這個人就是工頭。”
鐘意點頭表示明白了。
工頭把一張名片交給鐘意:“上面有公司的電話,還有老闆行動電話。”
鐘意接過名片,對大家說道:“這樣吧,我就和他們聯絡,保證會給你們一個結論。”
“還是要找熟人呢——”有人在下面感慨道,他們看見鐘意與吳彩霞認識,所以這樣猜測。實際情況可能不是這樣,當然,如果吳彩霞沒有在這裡的話,鐘意在辦公室或許真不會聽見他們在討薪,也就不會出來了。
鐘意回到辦公室打電話。電話接通了,鐘意沉穩地說道:“我是區政府肖區長辦公室。你們負責人在嗎?”
“在的,在的,我就是。”對方急急地說道。
“對了,有個事情找你瞭解一下。”
“您請說,”
“你們的工資是怎麼按月發嗎?”鐘意證據嚴肅地問道。
“按月發。”
“那你們是不是資金緊張?”鐘意加重語氣,“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你們的戰線就不能鋪得太長。”
接電話的人不知道鐘意到底以什麼身份在說話,有些擔憂地應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